行大布施的須大拏太子(三)
文/傳欣  圖/傳樺


閱讀感言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各 期 連 結
  • 行大布施的須大拏太子


太子親自駕車,載著曼坻及兒女前行。走了好一段路,離城已遠,一家人便在樹下稍作休息。這時,一位婆羅門來向太子乞索馬匹,太子隨即把車卸下,將馬匹給了這位婆羅門。沒有了馬,太子便讓兒女坐在車上,自己套著車轅拉車,曼坻在車後幫忙推。不久,一位婆羅門來乞索車子,太子便將車子布施給他。一家人繼續前行,又有一位婆羅門前來乞索,太子說:『我沒有東西可以給您了;不是我吝惜不捨,而是我所有的財物全都布施盡了。』婆羅門說:『沒有財物的話,你可以將身上穿的衣服給我。』太子立即脫下寶衣,交給婆羅門,自己穿上一件舊衣。繼續前行,又有一位婆羅門來乞,太子便將曼坻的衣服布施給他。前行不久,又有一位婆羅門來乞,太子便將兒女的衣服也布施了出去。一路上,太子將車、馬、錢財、衣被施盡無餘,而心中未曾生起絲毫退悔。太子背著兒子,曼坻背著女兒,一家人和顏歡喜,相隨前往檀特山。

檀特山與葉波國相去六千餘里,太子一家人在曠野中徒步前行,路程艱辛,大家都十分飢渴。此時,忉利天王帝釋便於曠野中變化出城郭、市里、街巷、伎樂、衣服、飲食,有人出城相迎,邀請太子留住城中飲食,共相娛樂。曼坻問太子:『我們已經走了很久,可以在此稍作休息嗎?』太子回答:『父王流放我到檀特山,我若在此停留,便違逆父王之命,非孝子所應為。』於是轉身出城離開。再回頭看時,那座城忽然就消失不見了。

太子一家人繼續前行,來到檀特山下,前方橫著一條大河,深不可測,曼坻說:『我們暫且停留在這裡,等水退了再渡河吧。』太子說:『父王流放我到檀特山,我若停留於此,便是違逆父王之命,非孝子所應為。』於是太子即刻入慈心三昧,水中便現出一座大山、阻斷水流,太子與家人提起衣裳、涉水而過。

過河後,太子心想:『我若就此離開,被大山阻擋的水流一時衝決而出,一定會傷殺人民及蜎飛蠕動等眾生。』於是回頭對著大河說:『現在請回復原來的水流。如果有人要來山中找我,請讓他們順利過河。』太子一說完,大河即復流如故。

進入檀特山,只見山勢巍峨高聳,樹木繁茂,百鳥齊鳴,有流泉、清池、甘果,還有野鴨、大雁、赤頭鷺、翡翠鴛鴦等,各色珍禽異鳥。太子跟曼坻說:『看這山中樹木參天,都無夭折傷損,又有美泉可飲、甘果可食,想必有學道之人在此居住。』太子入山,山中禽獸都大為歡喜,紛紛前來迎接。

山上有一位道人名叫阿州陀,高齡五百歲,有絕妙之德。太子向阿州陀作禮,問道:『請問大德,山中何處有甘泉美果適合居止呢?』阿州陀回答:『此山處處都是福地,隨所在處皆可居止。』隨即又問太子:『山中清淨地;你既然要學道,為何帶著妻子同來?』太子還未回答,曼坻便問道人說:『您在此山學道多少年了?』道人回答:『我在此山中四五百年了。』曼坻說:『若心中還存有人我的分別,雖然久在山中,也如樹木無異,何時才能得道?若能泯除人我分別,才可得道。』道人說:『你所說的這番道理,實為我所不知。』

太子問道人:『您可曾聽過葉波國的太子須大拏?』道人說:『我數聞其名,但未曾見過他。』太子說:『我正是須大拏。』道人便問:『太子所求為何呢?』太子回答:『我欲求大乘無上道。』道人說:『太子功德如是,不久必當如願成就。太子成無上正等正覺時,我願作您門下神足第一的弟子。』道人便向太子指示一處適合居止之地。

太子取法阿州陀道人結髮為辮,以泉水、野果為食,並以樹枝為曼坻及兒女分別搭建草屋,男女別居。兒名耶利,年七歲,著草衣隨太子出入;女名罽拏延,年六歲,著鹿皮衣隨曼坻出入。山中禽獸都歡喜依附太子、圍繞左右。

太子在檀特山止宿一夜,山中乾涸的池子便湧出泉水,枯木皆生花葉,毒蟲惡獸銷聲匿跡,互相攻擊食噉的獸類轉而以草為食,各種花果樹木自然茂盛,百鳥嚶嚶和鳴。曼坻在林間採集瓜果,供太子及兒女食用。兩個孩子也能離開父母獨立行動,在水邊與禽獸嬉戲。一次,耶利騎在獅子背上遊戲,獅子忽然縱身躍起,耶利摔落在地,臉頰破皮流血;此時獼猴立刻摘取樹葉,幫耶利擦拭臉上的血跡,並扶著耶利來到水邊,為他清洗傷口。太子坐在遠處,遙見此景,說道:『禽獸也有這樣的慈悲之心呀!』(待續)



典故摘自:《太子須大拏經》

 

省思

須大拏太子為求大乘無上道,勤行布施,願心堅定;即使艱辛困乏,遇有來求索者,即隨其所需盡施無餘,從無退悔。學道之人,當效法須大拏太子的堅定行履,無論順境、逆境,始終堅持斷惡修善,精進一心行菩薩道無有退轉,最終必能成就無上菩提。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