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其它主题
 
 


读一本光明的书
文/见涌法师

   翻开书桌前的《禅宗法脉》,看到祖师们接触出世法的公案,当下这念心是感恩的、是震撼的。

  “六祖惠能大师──一日,负薪至市中,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来果禅师七岁时闻《心经》有省,逐萌出家之念。”“紫柏大师十七岁时仗剑远游,中途逢大雨,遇虎丘僧,僧偕其共伞同归寺。夜闻僧众诵《八十八佛洪名宝忏》而心开悦,翌晨遂拜师设斋,请剃发。”……,读到此处,心中不但对高僧大德的悲愿致上最敬礼,更赞叹他们辞亲割爱的行谊。

  抱持一颗恭敬虔诚的心,一段感人的记载又回荡心中:十八岁的克勤大师,出家前在妙寂寺大殿旁,正专注听着虔诚、肃穆的诵经声时,一位老僧递给他一本《金刚经》,克勤大师从老僧手中将经书接了过来。他随手翻开一页,一行经文跳入眼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里不觉一震,暗想:“怎么如此熟悉,好像在那里读过似的,难道我前世是出家人?”回到书房,他迫不及待地翻开《金刚经》,顿时被这部指明人生归向的法宝感动了。

  克勤大师体悟到这是一部阐明根本智慧,导引人们证悟真实的经典著作,这种智慧如同金刚,可以扫除一切虚妄之法,牢固树立佛法的真谛。在经中,如来告诉他的弟子须菩提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有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如来都要使他们断尽烦恼,永离诸苦,进入绝对清净圆满、永恒妙乐的涅槃世界,获得究竟的解脱。

  佛的教诲多么平易近人,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金刚经》中的文句,又在克勤大师的脑海浮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想:为什么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套进名缰利锁中?再说,体悟佛门的博大精深义理,不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涵养,一番事业。于是克勤大师决定出家修行,弘法利生。

  阖上书本,反观目前社会,人们重视物质层面的发展,精神上却泛起一阵阵的迷惘、空虚,于是不良书刊及邪说外道趁虚而入,腐蚀人心。此时,端赖佛法净化蒙尘的人心,导正沉沦的社会,引领人们走向光明。

  看着桌前的《禅宗法脉》,发一个至诚恳切的大愿,愿一切众生都能从听经闻法中,找到自家珍宝,契悟自性光明。

 


>>阅读相关文章

光明人生的灯塔──正知正见 觉大和尚开示

正知正见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因为有锐利的眼睛,能将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即使远行,也不会在途中迷路。正确的知见也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黑暗,在人生路上才不致迷失方向。

择书的智慧
见旆法师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人生的经验、阅历累积记录而成,若懂得用心品尝,可以丰厚我们的人生,增广见闻。

如何藉读书以提升心灵 见译法师

能够解除烦恼,开启智慧,点燃本性的智光,可以自利利他,即是好书。例如中国的四书、五经,揭示了人伦之常、圣王之道;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更开展出宇宙的真理,令人出离生死苦海,皆是传世不朽的典籍。

永恒的黄金屋 见庄法师

止恶行善,澄清心水,待心垢尽净,不假外求,这一座永恒的黄金屋,自然现前。

佛法典籍的传译 编辑部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遥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