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釋迦子隨佛出家
圖/傳甸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釋尊成道後,依出家前與其父淨飯王之約定,回到迦毘羅衛國。淨飯王見佛丈六金身,相好光明,如紫金光聚,諸根寂靜常在定中,如眾星中月、金山晃耀。而隨侍佛陀身邊的沙門因久居山林之中,唯以薄衣蔽體,不避日曬、風吹,身體黑瘦。淨飯王心想這猶如一群黑鴉環繞著紫金山,如何能顯發佛陀廣大威德,令一切見者心生悅樂呢?於是,速速召集釋迦王族中,行儀端正、相貌莊嚴者五百人,隨佛出家而為沙門,常侍左右,認為這樣才能相映生輝。

佛陀的胞弟──難陀亦在發心出家之列。未落鬚髮前,難陀昔日的理髮師已先到佛所,至誠稟佛:「人身難得,佛世難值,明師難遇。今值遇天人師及諸尊者,見識道行至高無可限量,不慕世間榮華富貴,乃至捨棄權勢尊位,出家修行。如我這般卑賤下劣之人,更有何世樂足以貪戀,不願出世修道呢?唯願佛陀哀愍,於污泥中拯濟淪溺,令我迥出塵劫而為沙門。」

佛陀慈允:「善哉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為我座下沙門弟子。應該一一頂禮先出家者,次第而坐。」

難陀隨後亦求佛出家,次第作禮,及至已先出家的理髮師面前,駭然而止,心想:「這不是我家的僕人嗎?我豈能向他作禮!」

佛陀看到這一幕,應機施教:佛法倡導佛性本具、人人平等,故以入道先後次第而坐,不論種姓、尊卑,猶如大海容受萬川之水,不避四方流入污濁與否。學佛道者,當念心如平地,觀自他色身皆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與外在器世間等無有異,其質本空、本自清淨,以眾生妄執而假立名相,乃至尊卑、主僕……種種分別。行者應該放下對世間名位自尊自大的執著,以佛法為依歸,才能與諸佛無住、無為的無上道相應。

難陀聆聽了佛陀的懇切教誨,明瞭佛門行止規範,乃為了破除事上的偏執,會歸清淨無為之理,立刻慚愧懺悔,捨除自大慢心,虛心至誠頂禮昔日的理髮師。與會大眾莫不同聲讚歎,此後僧團序列次第有了明確的法則,皆遵循佛所教敕:以先學者為兄、後學者為弟,佛門中如法行儀,先後有序,和合無諍。

典故摘自:《釋迦譜卷第一.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之五》

 

省思

所謂「四姓出家,同稱釋氏」,釋尊貴為太子出身,出家成道,闡揚佛性本自具足的真理,廣開度眾之門,打破印度深錮的種姓制度。不論任何種姓,出家後若能精進修行,皆能成就道業,解脫生死苦輪。證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佛性人人本具,修行人若能信受奉行佛法,去除妄想執著,必能體證道果,進一步以身行道,在自利利他的菩薩道上廣利一切有情。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