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

文/普照精舍日間高級禪修班學員 法均

受疫情影響,無法像過去一樣在禪堂和大眾一起用功;然而,恭讀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開示錄《禪七開示3》,就如同參加了一場殊勝的禪七法筵。在書中,老和尚開宗明義提示大眾:「佛法是以人為根本」,又說:「真正的佛法,就在我們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之中。」

  回想自己尚未接觸佛法時,以為婚姻是人生最圓滿的歸宿。然而,由於自己晚婚、晚育,又與公婆同住,家庭關係與生活環境的巨大改變,令身心無法調適;內心始終患得患失,煩惱、妄想相續不斷,「家庭」頓時變成「枷鎖」。直到踏入精舍後,禁錮在黑暗中的心靈,才終於尋得一盞明燈,照亮了回家的路。

  薰習佛法以後,領悟到一切痛苦的感受,都是自心的作用。老和尚開示:「佛法講:『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眾生有無明,就是因為一念不覺,生出三個細的煩惱;又由三個細的煩惱,引生六個粗的煩惱,因此有種種妄想、分別、執著。」若是失去覺性和定力,不斷地向外攀緣,心隨境轉,就會產生無謂的煩惱及痛苦,所以應當如老和尚所說「修行要往內看、返照自心」,而不是讓心念隨著外境起伏。明白了這個道理,還要透過誦經、持咒、靜坐等定課來調伏身心,並將佛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降伏心中的煩惱,才能獲得修行學佛的實質利益。

  老和尚指導的「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是我們想達到做人處事圓融無礙,所應依循的四個原則。因此自己在生活中,努力地落實四箴行:對公婆發自內心地恭敬,對孩子多一分耐心與慈心,與同修和合相處,處理家務時認真、不馬虎。如此實行之後,與家人之間的磨擦減少了,家庭氣氛也變得更和諧融洽。逐漸發現,當自己的心念轉變,境界也會跟著改變,因此體會到「煩惱即菩提」的道理。老和尚的教法,真正令人受用無窮!

  經云:「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禪七開示3》是一本引導大眾修行用功的指南,帶領我們走向光明的人生。有幸接受大善知識的教化,在正法道場薰習正知正見,期勉自己珍惜這難得的因緣,在因地上踏實用功,才不辜負老和尚慈悲教化的悲心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