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的菩提路

文/普新精舍住持 見局法師

翻開《禪七開示3》,序言中提到:「師父圓寂已經五年了,時光飛逝,法音猶在,不捨晝夜」,讓我想起了五年前師父圓寂時的追思祭文:「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我今聞法得受持,惟承覺者親點撥。」今生得遇一位真修實證的大善知識慈悲點撥,是何其有幸!師父於書中開示:「這一生既然得人身,出家修行,就要追求無上道、契悟無上道,才不辜負過去的善根。」又叮囑弟子們要在因上去努力,要腳踏實地,真參實悟,這「腳踏實地」四個字,重重地烙印在弟子的心田中。

  禪宗的殊勝,讓弟子能即刻明白心性本具的道理,也謹記師父的諄諄教誨:「這念心時時刻刻安住在中道實相,一念不生。」然而在修行路上,弟子卻經常背道而馳,妄念紛飛,相續不斷,深刻體認到師父所言「塵勞、妄想,實在是我們修行的致命傷。」例如,這兩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改變了習以為常的精舍運作,在因應各種變化時,心也難免隨之波動:精舍全天暫停對外開放時,心裡會想著「什麼時候才能開門?」在疫情愈來愈嚴峻時,體會到常住在防疫上的嚴謹與用心;但日子久了,又開始擔憂學員會不會中輟學佛……起伏不定的心,就如同六祖惠能大師所云:「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原來,不是疫情限制住自己,縛與不縛都在當下這一念心──有念是眾生,無念才是佛。

生處轉熟 熟處轉生

  要如何才能達到「一念不生」的境界?事理之間的落差,又如何才能拉近?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在《禪七開示3》中師父指出:「把我們的脾氣、煩惱修掉;修正錯誤的行為及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是『轉』;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就是把原來生疏的善法,轉為熟悉;而原來熟悉的惡法,轉為生疏。過去愛的,現在不愛;過去所貪的,現在不貪,就是這麼樣努力。」這段開示令弟子明白「理則頓悟,乘悟併銷」,而「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最高的心性之理,也離不開事上的點滴磨鍊。

  例如,疫情期間,線上禪修班採取主題式的講授,有別於過去實體禪修課的模式,起初對這樣的轉變感覺很陌生。然而,經過一期一期的課綱撰寫、一堂一堂的PPT製作、一次又一次的細部修改,逐漸將不熟悉的課綱模式轉成自己的弘法資糧,理清了思路、流暢了脈絡,同時也增長了說法的廣度與深度。因此,一份課綱的完善過程,何嘗不是一場「生處轉熟」的練習?又例如,在面對他人的建議時,覺察到自己的我慢心,反問自己是否禁得起指導?反省自己是否願意學習認錯,並且勇於改變?想起師父曾開示過:「改過,不是丟人的事情,古德云:『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每個人都有過失,知過、改過,就會增長智慧。」願意修正自己的人,才能將過去不好的習氣徹底翻轉,從中解脫,這就是「熟處轉生」的重要。更進一步還要從事上的磨鍊,回到當下這念心──不住過去、不住現在、不住未來,練習一念不生,才得以回歸清淨自性。

老實修行 直至成佛

  「宗風普扇潤心懷,菩提靈種遍地栽」,《禪七開示》的出版,讓老和尚長存的師範、猶在的法音,繼續滋潤著每位學子的菩提心苗。研讀字字句句,感悟到師父為弟子們開演的正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的修行典範──原來,老實修行的修道人會在每個當下真誠地面對自己、返照自省,既不好高騖遠,也不貢高我慢,就是一路踏著穩當的修行步伐,堅定地向前邁進。這也令弟子明白,只有當看到自己的不圓滿,願意如實地拔除無明草,這棵菩提心苗才得以日日茁壯。修行就是一條「腳踏實地」的菩提路,倘若這一生想要修行有成,單單學習師父的「腳踏實地」就學不完了!期許自己能在師父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地反省檢討、改過修正,直至成佛,方不辜負師父的法乳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