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地圖

文/見織法師

「如來知見,大事因緣,弘宗演教,示道惟覺。」恭讀《禪七開示3》時,如獲至寶。禪七開示,直指人心,師父教示後學如何定心、淨心、明心,帶領大眾走向覺悟之路,不再走遠路、走錯路,而是邁向成佛之路。佛法不是迷信,而是人生的真諦,值得用一輩子、乃至生生世世,信受奉行。

依教入流 反聞自性

  翻閱《禪七開示3》,彷彿回到了過去打禪七的時光。還記得學生時期,每年寒暑假必定會回山打禪七,每一支香,都期待著能聆聽大善知識的甘露法語。在每一場的禪七開示中,感受到大善知識苦口婆心、老婆心切地重複提示,宗旨始終不變,無非是希望大眾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堅住正念,隨順覺性。

  古德云:「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反省檢討自己,往往在靜當中無法一念不生,妄想、執著、昏沉、無聊、無記……種種心念排山倒海而來,而念念遷流;在動當中也是起惑、造業、受苦,因無始劫來的習氣煩惱,讓善法無法圓滿地彰顯。

  研讀《禪七開示3》的「耳根圓通」篇章,深深地體會到,原來無始劫來,耳根習慣性地向外攀緣,當聽到讚美的聲音,心即隨之而起貪染;當受到別人指正或批評時,心亦隨之而起煩惱,這念心始終患得患失,作不了主。師父在書中開示:「現在我們把心收回來、不聽,好的也不聽,壞的也不聽,就像《六祖壇經》所說:『善惡都莫思量。』好的聲音也往裡面聽、壞的聲音也往裡面聽,無論好、壞,能聞的這念心,都要往裡面聽。」依此提醒自己,不再「出流」向外攀緣,現在要把心收回來「入流」,反聞聞自性。

真誠不二 安住當下

  自己在生活當中,習慣性地用「我」的思惟模式來做事,被假我給蒙蔽,總是認為他人不了解「我」,而在他人給與建議時,還是隨順習氣,所以無法接納建議。例如:善知識慈悲指導時,常會先反應:「有嗎?我有嗎?」或是無法直接坦蕩地面對自己的心念,捍衛著「我」,而迷失真我,自己有錯還認為是別人的錯,妄上加妄;抑或是以輕心、慢心、不真誠的心得過且過,總覺得事情很簡單,而自以為是,掉以輕心。

  永嘉大師〈四料簡〉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這念心時時刻刻都要清楚明白、如如不動,要認真,但是不要當真,就是做而無做,真誠不二。「真」可以對治虛妄的心,如此落實在日用之間,虛妄心除掉了,中道實相就會現前。古德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知見觀念端正了,修行的路就會正確,否則背道而馳,修到驢年也無法成就。

  修行這念心一定要真,當六根向外攀緣、分別外境,就是不真,因為沒有照顧話頭,也沒有在能知的這念心上下工夫,而是以識心分別執取,認假為真,就會枉受諸苦。所以遇境而起煩惱時,會提醒自己離開錯誤的思惟方向,趕快回頭是岸,「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要謹慎自己的身、口、意。謹記師父於書中的開示:「任心自在,堅住正念」,起了惡念,馬上檢討反省,把惡念化掉,安住在覺性上面,如此就是在因地當中修行。期許自己在生活中,能時時刻刻覺性現前,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修行人,不再掩飾、捍衛這個假我,而是以「真心」落實在每一個當下。

  「大夢幾時醒,幸遇明師,慧炬頓驅長夜暗;覺來當下是,不從外得,衣珠原屬自家珍。」今生有幸,遇見大善知識,開示如來知見,不用再向外追求,只要向內返照,自家摩尼寶珠,即是無價珍寶。《禪七開示3》如同成佛的地圖,指引著後學走向成佛之路。「心性本具,人皆可頓,當下即是,個個成佛。」相信依之而行,每個人都能回復本來面目,成就自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