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懺悔中得到平靜,從感恩中提升自己

文/普林精舍夜間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優

總惋惜自己太晚接觸中台道場,所以聆聽老和尚的開示並不多,但每每閱讀老和尚在中台山月刊中對佛法深入淺出之闡釋,及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開示,總讓我混濁黑暗的心,霎時清涼光明。

  恭讀惟覺安公老和尚《禪七開示2》,感動不已,再次點亮我渾沌不明的心。老和尚從起七茶會的目的、禪七的意義、止觀法門、修行境界、安住實相,到最後解七茶會以敬慈和真勉勵大眾如實修行,整本書鉅細靡遺的教導開示,讓自己彷彿親身體驗了一次禪七,更懂得如何精進用功。

  老和尚在《禪七開示2》中提及善調身心對修行的重要性:「所謂調心,就是自己檢討反省,看看心裡面有沒有煩惱?看看自己貪、瞋、癡當中,哪一個煩惱重?」「如果連自己有什麼煩惱都不知道,要想對治煩惱、轉識成智,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看到這些內容,甚感慚愧。近日打掃家裡時,發現沙發墊下的椅縫間藏有污垢及餅乾屑,原本想縫隙很小、餅乾屑很細,很難清理,就不想管它。但想到沙發上常有小螞蟻,應該就是被這些餅乾屑引來的,才決定認真清除。在這過程中,也讓自己省思︰沙發墊就好比是我們的身體外表,椅縫的汙垢及餅乾屑就好比內心貪、瞋、癡等煩惱。我們通常只整理外表,卻忽略真正需要清理的是內心的煩惱,甚至不管它、任由它不斷地滋長、增厚,使得人生在渾渾噩噩的煩惱中,不斷造業。

  前陣子因為新同事們嬉鬧、無理的作為,讓自己受不了,而向同修抱怨。同修安慰我,不要理他們就好。雖然知道不要一直向外攀緣,但心作不了主,不斷生分別而起煩惱。當閱讀到《禪七開示2》中,老和尚教導我們修行要在靜中養成,動中磨鍊,並引用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首詩,提醒我們︰「外面任何聲音、境界都是虛妄的,它動它的、它鬧它的、它吵它的,我心中根本就不理它;不理它,這個心要安住在哪裡?就安住在實相上面,遠離一切是非、動靜的境界。」感覺老和尚好像就是在對我開示,內心無比慚愧,當下懺悔自己不要再攀緣外境,造作惡業,要以慈悲心平等對待每個人。

  《六祖壇經》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修行路上要有大善知識的指引,啟發我們的佛性,讓我們契悟本心本性。感恩山上將惟覺安公老和尚一九九七年秋季第一梯次僧眾精進禪七開示編輯成《禪七開示2》一書,這是老和尚教導我們正確的修行之道,是每個佛弟子應該必備的修行指南。祈願自己依教奉行、提升自己,才能回報老和尚的法乳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