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承擔 心光朗照

文/普恩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園

《禪七開示2》附錄的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主持禪七年表中,最後一次的二〇一五年春季學界精進禪七,是我第一次上山打禪七,慶幸自己有因緣在禪堂親身聽到老和尚的禪七說法。老和尚示現無常,也許是對弟子們最後的提醒:大善知識引導進入正法道場修行,接下來就是依教奉行,好好用功。當二〇二〇年,全球面臨COVID-19疫情浩劫時,老和尚的開示如甘露法語,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如何安住身心、如何活在當下。

  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心念有生住異滅,而人們不能體認一切法無常,總是希望掌控一切,因此患得患失,結果就是起惑、造業、受苦。防疫的新生活,衝擊原本的生活習慣與步調,病毒迅速蔓延、疫情持續升溫,在在讓人對未來感到憂心忡忡。外出有高度的感染風險,待在家裡相對安全,但長期下來,心情難免鬱悶。此時,面對世間的無常,讓大家苦不堪言,更深切體會佛經所言:「有身皆苦,誰得而安?」老和尚的開示,在這個全球性的疫情苦難中,猶如黑暗中的照世明燈,益顯珍貴。

  老和尚在起七茶會提到禪堂的楹聯:「禪本平常,吃茶吃餅揚古道」,修行就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都要「人在哪裡,心在哪裡」。為控制疫情蔓延而設的種種限制,反過來看,正是給了我們休養生息、在家精進用功的機會。以往我們都向外追逐財色名利,如老和尚所說:「凡夫俗子都喜歡動、喜歡攀緣外境;不動,身心就安不下來。」此時,我們正好可以把心收回來,安住在這念心上用功。就像打禪七,藉由靜坐,讓妄心止息下來,培養這念心的作主能力。老和尚說:「靜中把工夫養成了,就可以帶到動中去磨鍊;由於有了動中的磨鍊,靜中的工夫就會愈來愈深;靜中的工夫愈深,動中就不會失去方寸。」

  古德云:「挑柴運米,無不是神通妙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以用功。老和尚告訴我們要相信人人本具的佛性;修行有了信心,就要發大願,普度眾生;最後在行住坐臥中用功,點點滴滴在身口意三業落實修行。這念心清楚明白,就能作主得自在。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在的境界是虛妄的、是暫時的,「堅住正念,任心自在」,就能境隨心轉,隨遇而安。老和尚說:「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頭』就是念頭,眾生想東想西、患得患失……如果能夠把念頭轉過來,不要再想,把它看破,當下就是天堂、就是淨土。」天堂、淨土都在我們這念心中。

  老和尚在書中不斷提醒我們「這念心」,也就是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悟到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我們因為妄想、執著太重,覆蓋了本具的真心。若能找到這念心、契悟這念心,「無論行住坐臥,始終不離這念心,安住在這裡,就能站得住、站得長。找到一個歇處,就是歇到這裡,『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就是這麼簡單。」老和尚苦口婆心,就是希望每一個弟子都能契悟本心本性,究竟離苦得樂。

  境界的考驗,無疑是警示大眾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煩惱即菩提」,願自己直下承擔,時時刻刻安住這念心,讓本具的佛性放光,以此光明照亮身邊所有的人,也都能啟發自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