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捨 趣向解脫自在

文/普學禪寺夜間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語

自己從民國九十二年開始打禪七,當時初學佛,對佛法一知半解,無法用上功,但心中默默發願要持續努力,鍥而不捨,相信最後一定有辦法把工夫用上。這個願一直未曾改變,一年打二次禪七,把它當作例行功課,但沒有特別的體會。直到恭讀老和尚《禪七開示2》後,才又重拾信心,懺悔自己的怠惰,發心要落實打坐作為定課。弟子現在每天都可以維持打坐三十分鐘以上。

  禪宗講「頓悟自心,直了成佛」,保持這念心清楚、明白、作主,這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在起七茶會時,老和尚問:「是誰在吃茶?」吃茶的是誰,指的就是這念心,「這念心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超越時空,就是定;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慧;定慧不二這念心,就是中道實相、就是無上菩提心。」

  《禪七開示2》中老和尚告訴我們:「悟道容易,行道難;行道容易,證道難。」悟後起修才是真修,時時刻刻都要把這念心照顧好。修行到最後就是要證道。要怎麼修呢?「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可以從聞思修這個方便入手,聽聞佛法之後還要思,透過思惟,重慮緣真,把聽到的道理經過一番思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思了以後還要修,「能思惟法義,落實修行,才能契悟相應」。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修行學佛要從因上努力,「由信啟願,由願導行,鍛鍊作主的能力」。信有初信、正信,初信只有事沒有理,很難持久,遇到境界,容易起煩惱。老和尚說:「正信很重要。有了正信,就能從事到理,進而達到事理一如」,「知道道理……還要把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上,這就是事;事上完全做到了,理就會現前。所以理當中還有事,事當中還有理,事和理沒有障礙,這些都要靠我們自己去用功、去修行,工夫才能愈來愈深,這就是正信。」

  自己瞋心重,老和尚開示要修專門對治的法門。修四無量心、修七周緣慈,都是在化除瞋恚的煩惱,進而可以發大慈悲心,「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透過慈悲、願力、定慧的薰習,一念真誠,就能產生力量,就能將我們八識田中的瞋心種子轉化、斷除,自然而然長養了慈悲心。」讀到這裡,自己心中非常感動,發願要認真學習,斷除自己心中的無明煩惱。

  感恩老和尚、住持和尚、精舍法師諄諄教誨,弟子得以在中台世界聽經聞法,去除煩惱、習氣,趣向解脫自在,心中無限法喜。謹願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並回向法界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