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疑生信

文/普泉精舍夜間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運

《禪七開示2》,對我來說就像一場及時雨,平息了自己正在面臨的苦惱,從而重拾對佛法的信心。

  說來慚愧,來到精舍已經四年,卻因為家人的一番話而感到氣餒。因為正在準備國家考試,需要投注非常多的心力與時間,因此家人對於自己學佛、乃至於出坡感到非常不諒解,認為一切都要等考上之後再進行。時間是有限的,有時為了出坡,可能一天讀不到三小時的書,對於準備國家考試而言感覺是非常的不足。不禁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對的嗎?

  《禪七開示2》講到「信、願、行」,「信為道元功德母」,而自己的困境,就是連基本的信心都失去了,修行要何以為繼?老和尚在書中的開示,彷彿就是針對自己,清楚地剖析種種觀念,讓我重新回到修行的正軌上。我們觀察種種人生百態、世態炎涼,往往覺得自己經歷了許多,已經看透一切人情世故,但實際上只是在果上觀察,沒有在因上探究。佛法講因果、緣起,看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能把因果看清楚,才是真正把一切都看明白了。

  除此之外,「急功近利」也是自己修行的障礙。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有成就,都需要有福報;福德從修善法得來,於是自己常常不自覺地落入修善得福的貪著。老和尚有一段開示:「存在銀行的錢本來就是自己的,是我們平時惜福、修福、省吃省用掙來的錢,有什麼好高興、好稀奇的?需要的時候再領來用就行了,有什麼好想的?」思惟其中的道理,使自己突破了修善得福的貪著。《金剛經》所說的:「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就是這個意思吧!心裡產生了貪著,心隨境轉,失去定力,便會失去心中的智慧與光明。

  老和尚說:「禪宗是從因上去修,相信這念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信心達到百分之百,自然就有靈感,這就是正信。」最近去精舍出坡,我重新抱持著歡喜心去面對種種坡務;回家後,發現心定了,讀書和做事都更清楚、明白。我想,這就是因信心而生的靈感、自性清明的作用。所謂信,不是要我們相信心外的境界,而是要相信人人本具的佛性,不需要刻意去求,而是要在因上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