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從外得

文/美國佛門寺中級禪修班學員 法覺

初學佛時,常常發覺自己在自滿和自卑的兩極不斷搖擺。在生活上,得到別人認可或是暢想未來時,是春風得意、充滿了「信心」;而受到質疑或是由於退心而打亂原計劃時,則會懷疑自我、喪失動力。修行上也是如此,一方面總以為自己知見端正,好像是不求福德,只求「明心見性」;可是另一方面,雖然計劃好了要天天做定課,臨陣也常因倦怠而變卦,即使打坐,也常是妄想紛飛。而且愈想愈急,急著要壓下妄想。導致我打坐的狀態一直很「緊」,不是在用力地觀照呼吸,就是因為打妄想而焦急、懊悔。這個問題在今年疫情居家工作期間愈加突出。

  但痛苦中也蘊藏著轉機。過去因為生活平穩,我對苦的體會很淺。而這種不能作主的痛苦,讓我生起了要出離的心。就在此時,我收到了《禪七開示1》,其中「禪那」一篇,有好幾處對我對治煩惱有很大啟發。

  老和尚講修禪的方便包括「卻五事」和「除五蓋」。「卻五事」是指離開色聲香味觸這五塵的刺激。通過觀察,我發現自己打坐時的雜念大多來自於平日瀏覽網絡看到的信息,正是來自五塵的刺激。於是我嘗試一天不看網站,竟然立竿見影,打坐時的妄想立刻減少很多。後來我漸漸減少瀏覽網絡的時間,對於打坐帶來很大的幫助。「除五蓋」是指去除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五種煩惱。打坐時我因為妄想又添掉悔,更因掉悔,再添妄想和瞋心,重複著惑業苦的輪迴。於是思惟老和尚所說「不要去求,只要自己安住正念」,領會到與其去求「不打妄想」,不如把求的這一念也放下。如是轉念,我漸漸不會在打坐時落入掉悔和瞋恚,並在平常生活中也能覺察和對治這些煩惱。

  回頭去看,我發現妄想也是緣起性空,心裡放下了,妄想就消失了。既然妄想是空性,那我們不生不滅的心便是離諸妄想本來清淨。由此我對於修行產生了「信心」,它不來自於外境,是源自於我們本具的清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