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一眾生的諄諄教導

文/見檄法師

恭讀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禪七開示1》和《見性成佛》的開示時,有一種安定、安心的力量,讓自己煩躁不安的心定了下來。當中很多道理,乃至於同一個公案,開山祖師在不同的場合都不厭其煩地說,不捨一眾生地教導。隨著修行日久,愈能明白師父的苦口婆心、老婆心切,愈能體會師父的廣大智慧及無盡的慈悲。

  開示中的許多道理和公案,就算自己已經聽過很多遍、看了很多次,現在再看,溫故知新,都有不同的體會,例如:《三昧水懺》中悟達國師的公案,每次閱讀從不同角度去思惟──從三世因果的角度;從慢心、傲慢的角度;從貪求利養的角度;從懺悔的角度……藉由一次次溫故而有了新的體悟,並藉此反省、檢討自己的身口意三業,進而改正,落實修行。

  開山祖師於開示中,常引用儒家及道家的經典,加以闡釋。《論語》、《大學》、《中庸》、《道德經》無一不是信手拈來,融入開示中,深入淺出循序引導,使人明白佛法乃最究竟之依歸,這也讓初初接觸佛法的一般聽眾,能夠理解,容易入門。師父將當中蘊含的深意,用簡單的話語詮釋,從中愈能感受到師父的智慧廣博。自己也從中體會到要弘揚佛法,普利群機,需要廣學多聞。

  無論是那一場開示,開山祖師都會提到這念心,「師父說法,大眾聽法的這念心」就是「佛性」,直指人心,直揭人人都具有佛性,都能成佛;從「六波羅蜜」、「普賢十大願」、「八正道」等法門開演因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及佛性之理,從淺入深,同時因應聽者的不同,或是場合的不同,而從不同的角度詮釋,把佛法融入學校、融入社會、融入醫學……乃至於同一公案,著重的重點也不同,但橫說、豎說,最終都會回歸到這念心。

  讀完了開山祖師的開示,從中獲益良多,同時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落實得太少,實踐得還不夠。《禪七開示1》的這場開示雖然是對大專生講的,但是當中很多道理是自己還沒做到,或是要繼續努力的。期許自己接下來能更踏實地去落實,深化修行,以能自利利他,行菩薩道,弘揚佛法,度自性眾生,亦普度無量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