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即是

文/見霑法師

二十幾年前,師父對大專學生的禪七開示,今日讀著仍是那麼親切,猶如當下親聆,字字皆為破除學人的妄想、執著,句句都為端正眾人的知見,以令大眾親見本具的菩提自性。

  老和尚說法三十年,千說萬說,說的都是心地法門。不論是創造種種因緣,令弟子廣修福德;或藉由聽經聞法,深入教理;或是鼓勵大眾精進禪修,無非是為了讓弟子們契悟「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這念心本自具足無量清淨的功德與智慧,不生不滅,能生萬法。可惜我們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擁有這真實的無價寶珠,而總是不斷地向外尋求虛妄的財色名食睡,不論得或不得,一生都是在苦樂煩惱中流轉。

  《六祖壇經》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何其有幸,得遇大善知識,聽聞無上心法,而不再迷茫無措,知道了自己真正安身立命之處。師父曾問一弟子:「你現在住在哪裡?」弟子恭謹地回答:「住在學院。」師父再問:「你現在在哪裡?」弟子呆愣一下說:「就在學院呀!」師父搖搖頭,慢步離去。弟子不解地思惟到底哪裡說錯了?突然,省悟到師父問的是當下這念心安住在何處?不禁感恩師父的點撥,由此懂得從「人在哪裡,心在哪裡」處用功,以契悟本性。

  自己亦曾向師父請法:「如何用功?」師父說:「一切都要放下,就是堅住正念。」又問:「如何堅住正念?」「就是無念,無念就是沒有雜念,沒有妄念。」由衷感恩師父的指導,常常提醒自己,這念心時時刻刻都要清淨,要保持正念,不打妄想、不起無明。

  但是面對生活中稱、譏、毀、譽、苦、樂等種種境界,雖然知道要一念不生,可是這念心還是常常無法作主,逆境則瞋怨,順境則歡喜驕慢。如何讓自己觸境能心平氣和、如如不動?在這開示錄中,找到了入手處。老和尚指導──每天一定要用功、做定課,早上、晚上都要誦一卷《金剛經》、靜坐至少一個鐘頭,然後誦三皈依、回向。誦經時要隨文入觀,心就能清淨;靜坐要歸於無念,就能歸於究竟;誦三皈依、回向,則心量廣大、不執著。如此持續用功,這念心就能時時都在定慧中,都很自在。

  此外也以老和尚提出的中台五正明──明是非,辨正邪;明善惡,識因果;明取捨,達禍福;明時務,知進退;明權變,通實相,當成座右銘。經常提醒自己對是非要清楚明白,不被似是而非的言行迷亂,而能破邪顯正;明思善惡,知因識果,處處謹言慎行;善明取捨之道,以得福避禍;明白時勢潮流,與時俱進或急流勇退;善解權巧方便,不墨守成規,以通達究竟實相。同時以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做為落實佛法及為人處事遵循的原則。期以恭敬心降伏我慢,慈悲心化解瞋恚,以謙卑、和合遠離粗暴;用真誠去掉虛偽不實。相信依著師父的教導,老老實實地去做,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日久功深,定能睹境不動。

  師父已圓寂了,不再能親炙身教、言教,但師父一生「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的行止,及所遺留的豐富教法──經論開示、演講開示、禪七開示……隨拈一法,信受奉行,發長遠心,精進不懈,必能萬德莊嚴,見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