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舍利简介



一、佛指舍利的由来

  释迦牟尼佛入涅槃时,于自心中出三昧真火,烧此无量功德积聚之身,七日乃尽,并留下八斛四斗,晶莹光泽坚固不坏的舍利,欲令当来众生皆得供养,种下得度因缘。时有八大国王,恋慕如来,即各自分取舍利,归国供养。

  佛灭度后两百余年(公元前二五九年),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统一了北印度诸国,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为进一步弘扬佛法,阿育王开启八王收存佛陀舍利的宝塔,取出舍利,分别盛入八万四千个宝函,分送至世界各地起塔供养。

  据《法苑珠林》记载,在中国的舍利塔共十九所,法门寺佛指舍利即其中之一。


二、舍利的意义及重要性

  经云:“如来怜悯一切众生,以本愿故,碎此舍利令如芥子,为令佛法增广流布。”《大般若涅槃经》亦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

  佛舍利于世恒存,如同佛住世,能令众生忆念如来万德,于佛法深生信心,进而发愿常随佛学,渐至成就无上菩提。


三、 舍利的种类

  依经典记载,舍利存在的形式可分为:

  (一) 全身舍利:为圆寂后,肉身自然不坏。如六祖大师。

  (二) 碎身舍利:又称分身舍利,遗体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分为八国所供养。

  (三) 法身舍利:指佛所遗留之教法、戒律。如同舍利,永住于世。

  (四) 生身舍利:亦称身骨舍利,即贤圣高僧的遗骨。此类舍利又分为三种:白色为骨舍利;红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


四、舍利的特性

  (一)晶莹圆明、坚固不坏 舍利的型态各异,多如豆粒般大小,或圆或椭圆不一,亦有遗骨状之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其质地坚硬且细致,皆有晶莹圆明、坚固不坏的特性。

  (二)自动增减 若供养者心念虔诚且精进修行,则舍利会自行增生,反之亦会减灭。

  (三)随缘示现不同色彩 舍利的颜色有青黄赤白黑,或五彩斑斓等多种,随缘变化不定。前往瞻礼者因个人福德因缘不同,所见之大小、形状、颜色亦有别。中国古籍中,对供养舍利之处现祥光瑞相之记载,亦时有所见。


五、供养礼拜舍利之功德

  佛经中记载,若供养舍利,“其福报无边乃至苦尽”,得令众生“脱三界苦,入正解脱”,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菩提果,尽涅盘际”。

  舍利,乃诸佛菩萨,为令众生忆念佛之慈悲、智慧,深信佛法而传世之物。 舍利是住持佛宝,能恭敬礼拜瞻礼,广植出世福田,生生世世必得遇正法,感无上菩提道果。

  舍利者,乃如来真身,故《大般涅槃经》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又云:“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法身者,乃众生皆有之本具觉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二千五百多年前入灭的释迦牟尼佛,留下真身舍利供后世众生瞻仰礼拜,不仅是让后世众生藉着瞻礼因缘追崇佛陀的悲智愿行,进而效法习学;而坚固不坏的舍利,更能在无常变迁的世间中为常住不灭之法身代言。因此,经由参礼瞻仰的因缘,祈福忏悔、净化身心,进而更能令人人回归自性,达到佛法真、善、美、圣的境界。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