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賓頭盧埵闍因緣(一)
圖/法心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當時舍衛國內,有一位婆羅門名叫賓頭盧埵闍,他的妻子相貌醜陋,兩眼布滿血絲,沒有兒子,只有七個女兒,家境貧困,女兒們的夫家也很貧窮。妻子個性粗暴,時常辱罵賓頭盧埵闍,女兒們更是輪流回來索求日常所需,一旦供給未能合她們的意,就瞪著眼睛大聲啼哭。每當七個女婿來到家中,他總是小心承侍供給,唯恐違背他們的心意。有一天,田裡穀物成熟,尚未採收,他就向鄰人借了一條牛,準備去收割,卻因未謹慎看守,在沼澤邊走失了牛隻。

婆羅門沮喪地想著:「過去究竟是犯了什麼罪過,所有的酸楚痛苦同時降臨?在家裡恆被惡婦所罵、七個女兒逼迫,女婿們聚集索求,我真沒辦法負擔,偏偏現在又弄丟別人的牛,不知去向。」他就這樣憂愁苦惱的胡思亂想,身心疲憊,而走入樹林裡,正巧遇見在樹下禪坐的世尊,六根收攝,寂然安樂。婆羅門便以手杖拄著臉頰,駐足良久凝視著世尊,心想:「瞿曇沙門如今是世上最安樂的人了;沒有惡婦辱罵、眾女兒們逼惱煎熬、窮女婿們等所帶來的煩悶愁苦;又不用憂煩田中穀物成熟需要採收,也不用向人借牛,更無遺失牛隻之憂苦。」

佛知道他的心意,便對他說:「正如你所想的,現在的我,安禪靜慮無有眾患逼惱,沒有惡婦呪詛罵詈,也沒有七個女兒來逼惱我,也沒有女婿們聚集在家中,更不用為田中穀物成熟而擔憂,不必借用牛隻,也沒有遺失牛隻之憂惱。」接著,佛問他:「你願意出家修行嗎?」婆羅門即稟白佛陀:「如今我看自己的家,猶如塚間般不足戀惜,與妻女生活在一起就如與怨賊相處,唯願世尊慈愍,聽許我出家,圓滿我的心願。」佛就對他說:「善來比丘!」婆羅門便鬚髮自落,袈裟自著。佛又為他說法,婆羅門即於聽法中,漏盡煩惱,證阿羅漢果。

阿難尊者聽聞此事,讚歎說:「善哉!如來權示利導真是不可思議,這位婆羅門不知宿世有何因緣,現在能遠離眾患,得此善報?就好像一塊清淨的白毛氈容易被染色。」佛告訴阿難:「此婆羅門,不僅今世蒙受我的恩澤離苦得樂,過去世時,也依靠我的恩德得以遠離諸多苦厄災難,獲得安隱快樂。」阿難問道:「世尊!不知過去世時,您如何解救他脫離苦難?」佛說:諦聽諦聽!善加思惟,我當詳細宣說……(待續)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第十一.檀膩羈品第四十六》

 

省思

婆羅門賓頭盧埵闍,人生諸多橫逆,有緣得見世尊諸根寂靜的安詳自在,對比於此生眾苦交煎之逼迫,一念覺醒出家聞法,而得成道證果。世人常迷,處處貪著,在於不知苦因,以苦為樂。四聖諦之理,首為「知苦斷集」,知苦讓人有斷除煩惱的動力,若能真實了知身口造作,與苦的關聯性,就能與苦中覺醒,不造苦因,即是邁向解脫之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