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聞法即解
文/編輯部  圖/傳淇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過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進持守戒法,梵行清淨,常背誦般若波羅蜜,其聲殊妙無人能及,凡聽過他誦經者,莫不心生歡喜。

有一位七歲小兒,在城外牧牛,遠遠聽聞比丘誦經聲,循聲來到精舍,頂禮後,坐在一旁聆聽經文內容。當時比丘正讀誦色即是空之理,小兒一聽法喜充滿,甚解其義。等誦完經文,便向他提問。但比丘的回答,未及小兒所理解的深,小兒反為他解說,其所說義理深妙,比丘甚少聽聞,而非常歡喜,懷疑小兒有大智慧,非一般人。不久小兒離去,回到牧牛的地方,見小牛走散入山中,便循跡欲追回,途中不幸被老虎殺害。小兒死後,投胎至長者夫人腹中。

夫人自從懷孕後,從早至暮精勤不懈地說般若波羅蜜。但因長者家未學佛,以為夫人胡言亂語,得了怪病,全家人都憂心惶怖。比丘入城乞食,經長者家,遠遠聽到誦經聲,心甚歡喜,便佇立在門外片刻。長者偶然間走出,見到比丘並未作禮,他心中感到奇怪:「這家所誦佛經音聲微妙,但是這長者見到比丘卻默而不語,沒什麼表示。」便問長者:「家裡是誰在誦這麼深妙的佛法,音聲居然如此殊妙?」長者回答:「我的夫人得了怪病,一直晝夜胡言亂語,從沒停下來過。」此時比丘才知道長者家未學佛,便說:「夫人並非得怪病,她念的是佛經,我希望能見一下她。」長者馬上答應,隨即引導他入內,夫人一見比丘便馬上作禮,比丘為她祝願早成佛道。

隨後,夫人便與他討論佛法,並且為他披釋解經,比丘聽聞後非常法喜。長者問:「夫人究竟得什麼病?」比丘說:「夫人沒有病,只是誦念殊勝的佛經,我懷疑夫人腹中之子,應是佛弟子。」長者了解後,便留他用齋。食畢,比丘回到精舍,展轉相告:「有一長者夫人懷孕後甚為奇特,竟能流暢地誦出佛經,音聲美妙,解釋義理甚深微妙。」

幾天後,長者邀請比丘及眾僧,至家中應供。飯後,眾僧祝願齋襯時,夫人即出來頂禮眾比丘,坐在一旁,又再度與比丘們討論佛法,所有經典上疑難之處,都能為比丘們詳細解說,眾僧法喜充滿,歡喜地離去。後來夫人產下一子,生產時清淨無惡露,其子剛出生,便合掌長跪,口誦般若波羅蜜。夫人自生產後,又恢復以前的樣子,對佛法一無所知,就像作夢般,已不復記憶。長者告知比丘小兒狀況,眾僧一同前往探視,小兒說經故事,都如之前無有障礙。眾僧各各一心觀察小兒,但都無法得知其過去本生因緣。比丘告訴長者:「這小兒是佛弟子,千萬不要驚疑,好好養護,將來必能作為眾人之師,我們都當受他啟發。」

小兒七歲,已悉知微妙深義,世間、出世間學問皆具足,超越群倫,智慧廣大,度眾無量,連眾僧皆受學於他,而經典中有錯誤、脫落、短少的字句,他都為之刪改修定,並補充缺漏之義理。小兒每到一處,則隨緣度化,令眾人發大乘心。長者家五百人,皆從他修學,發廣大道心,修行學佛;城中八萬四千人,都發無上道意;諸比丘五百人,皆漏盡煩惱心開意解;志求大乘者皆得法眼淨。」

佛告阿難:「當時的小兒就是我,比丘是迦葉佛。阿難,我過去生從比丘處聽聞大乘經義,隨喜讚歎而心開意解,心甚歡喜而不退轉,精進修道矢志不廢忘,深知宿命,直至無上正等正覺。聽比丘誦經功德尚且如此殊勝,何況終日依教奉行的修行人?所以應如此矢志精進度眾。」

                                                    





典故摘自:《六度集經.卷6(六六)》

 

省思

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能聽聞究竟解脫之理,即便是短暫,都為未來種下成佛的資糧。如同文中小兒聽聞般若波羅蜜即解深義,雖不久命終,來世仍能謹持大乘經典不忘,直至成就佛道。所謂「一入耳根,永為道種」,我們隨時都要珍惜把握能聽經聞法、種下菩提種子,並親近善知識的因緣,因為有善知識的化導,示教利喜,才能正確的朝向成佛解脫之道邁進。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