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恋色障道】



(一)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这一章是讲「色欲障道」,又名「恋色障道」。「恋」就是贪恋。「恋」字中间是「言」字,两旁是「糸」字,其下是「心」字,意指两人有言有说,这种言说是出于染着的心,是不清净的,就像绳子一样,把两个人捆起来。「恋色」,不管是男女的色爱或是同性恋爱,有了这种色爱、欲爱,都是障道、都会障蔽我们的心源。

  「障」就是遮蔽、阻碍。「道」,就是具足清净、具足定慧的这一念心。凡是贪爱男女之欲色,就是障道的根本。有了欲爱、色爱,这念心就像一潭浑水,失去了定力,使清净心、智慧心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对男女的欲爱和色爱产生妄执,失去了这念具足定力、智慧、清净的心。

  「佛」是指释迦牟尼佛,是果位上的圣者。「言」就是一种言教。世尊训示弟子:修道的人要想修行,就必须除去心当中的障碍。障碍有很多种,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色」。「色」字上面一把「刀」,刀很锋利,第一会造成损伤,第二会令人丧身失命。所以佛说「爱欲莫甚于色」,其中最大的过患就是色欲、色爱。

  「欲」,就是五欲七情。譬如,眼见色──看到好的东西产生贪爱;耳听声──听到很好听的声音,也产生贪爱;乃至鼻、舌、身,都是一样。有了好的音声、好的境界,就会产生贪爱。各种贪爱当中,最大的过患莫过于「色」。此处所说的「色」,不是普通的色尘、不是普通的物质,而是指男女之情色。因色而生欲,欲,就是我们心当中的欲望、思念、爱着,这些都是心当中的障碍。欲就像一把火,称之为欲火,凡夫众生的心当中有三种火:一、饥火,二、欲火,三、瞠火。虽然瞠是火、饥是火,但欲火比瞠火、饥火更厉害。

  「色之为欲,其大无外」,男女之间产生出执着、贪爱,这种贪爱「其大无外」。世间上的东西有大、有小,是相对的大,因小而成大、因大而说小;色欲,则是绝对的大。什么是绝对的大?没有边际、没有内外。男女之欲爱只要心一动,欲火马上就燃起来了,整个身体就不得自在。如果不知道返照、觉悟、惭愧,不知道息灭欲火,这个欲爱心继续增长,到最后这念心就迷失掉了。一般人说:「色胆包天」,这念心失去了理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欲爱的力量很大,能够支配我们的行为、意志,将来产生的业力,更使我们堕落畜生道、饿鬼道,乃至地狱道,始终是轮回不已。

  「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欲爱、色爱的过失是最大的。「二同」就是二者相等。「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假使还有一件事,与男女欲爱、色爱的过患一样大,那么世间上就没有人能够成道了,因为欲爱已经使我们的身心得不到自由、清凉,无法脱离三界。幸好只有这样一个过患,所以我们还有希望成道。为什么有希望成道呢?可以用不净观的方法,来对治色爱、欲爱,不净观修成就了,心就得到清凉、得到解脱。

  佛经有云:「心净佛土净。」心不清净,想求生净土,是不可能的事情。净土宗讲:「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没有欲爱的人,绝对不会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念不一,绝对不可能生到极乐世界去。心要归一,就要修禅定。佛法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把欲爱心转过来,就是清净心,这就是禅、就是真正的净土。从这个角度去了解,禅净本来就是一个。想要成道,必须要把这念心转过来;如果不知道在这念心上返照、修定,去除欲爱和色爱,另外想找一个净土,是不容易的。为什么要修定呢?因为定当中能启发智慧,用智慧来返照,破除我们的欲爱和色爱。


(二)

  一般人都有欲爱、色爱的烦恼,所以要修不净观。《大智度论》提到,色有六种:一、颜色。二、形容。三、威仪。四、言语。五、皮肤。六、相。

  什么是「颜色」?例如,男众看到女众,觉得她的形相、色泽,很中意,再看她的头发很秀气,颜色也很亮丽。现在很多东方人摹仿西洋人,把原本黑色的头发,染成红色、黄色,这就是色。

  二、「形容」,就是形象、容貌。有些人一笑起来脸蛋上有酒窝,或者笑起来,眉毛好像在说话一样。总之,笑容、眉毛、眼睛都能够使人动心、使人产生贪爱。三、「威仪」,她的一进一退、一举一动的举止风度,让人感觉很有神韵,窈窕动人。四、「言语」,她一讲话,声音清脆、悦耳,把人的魂都勾跑了。五、「皮肤」,皮肤很白,或是细滑、柔嫩,也会使人起贪爱。六、「相」,就是指人相。无论是声音、语言、相貌、皮肤、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属于相,都会令人产生爱着。要对治这些执着、贪爱,就要修不净观。

  不净观如何修?例如,看到某个人面貌姣好、皮肤雪白,心中产生了爱着。觉察到自己产生贪爱,想要对治,就假想这个人在自己的面前,今天看起来很好,有一天突然死了,或者是意外死的、水淹死的,或是生病死的……这是「死想」。或是假想这个人死后,肚子慢慢地膨胀、烂掉,烂到整个面孔都是青的、瘀的、肿的,这是「青瘀想」。利用这些观想,就能对治心中的贪爱。

  「想」,就是思惟。依照这个方法,慢慢地观想,这个人的头发也掉了、皮肤也腐烂了,慢慢坏、慢慢烂。身上化脓,脓当中有污血,又臭又脏。血里面还有虫在吃她的肉,乃至于蚊子、苍蝇、蛆都来吃,渐渐吃尽,最后虫也死了、蚊子也死了,只剩下一堆白骨。这一堆白骨,再经过一段时间,或是埋到土里、或是经过风化,白骨就变成了灰。如此思惟,就称为「九想观」。

  无论是观想他人、或是观想自己,一遍、二遍、三遍、十遍……始终是这样不断地思惟,这就是专注。专注的时候,贪心、爱心没有了,过去所执着的种种颜色,种种姣好、细滑……都没有了,最后一切归空。如此一来,欲爱、色爱转化,心清净了,就得到解脱。

  在佛法当中,除了修禅定以外,还要修智慧,也就是修观行,例如思惟不净观,九想观、九孔流不净……假使我们不知道用这些方法来对治爱欲,勉勉强强把它抑制下来,这只是一种克制,等到能克制的这念心散乱掉了,这种欲爱、色爱又会产生。因为这种欲爱、色爱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过去生生世世带来的,所以平时就要有这种觉照,修这种观行。

  人死了以后,称为中阴身,中阴身就要去投胎。其实谁也不愿意投胎,但是由于业力的牵引,就必须要去投胎。譬如这一生当中,欠了某个人的人情或是财物,就必须要去偿还他,但是投胎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自己要去偿还的对象,也不知道是亲、是冤。在中阴身的时候,什么人、什么地方都看不见,只看到自己的债主正在产生男女间的性行为,看到男根和女根接触,马上就产生贪爱,神识一刹那就入胎了,这时自己还迷迷糊糊的不知道。

  假使平时修过观行的人,这些境界一现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照它一下,就看到这些境界都是虚妄的。参禅的人,参:「谁?」借此返照,就知道这个境界很肮脏、很龌龊。念佛的人念一声:「阿弥陀佛」,功夫纯熟的话,也能把心念转过来。

  假使念佛、修观行都没有功夫,觉照也没有功夫,在中阴身的时候,看到男女交接的这个境界,只要一起心动念,马上就投胎了。所以经上说,佛虽然有大神通,却没有办法度中阴身。为什么?因为这念心入胎的时候,比神通还要快。为什么比神通还要快呢?这念欲爱心「其大无外」,非常猛利。

  举例来说,想拜佛、想修善、想诵经的这念心,与男女欲爱之心,互相比较一下,哪一个猛利?虽然想诵经、想忏悔,始终犹豫不决,觉得这里也不好、那里也不好,心也提不起来,身体好像也不舒服;想打坐,恐怕腿子痛。犹豫不决,勉勉强强的,这念心就没有力量。只要还有一些些不信任,就产生不出绝对的定力。相反地,看到男女的欲爱、色爱,这念心非常猛烈,马上就肯定这是好的境界,一点点怀疑都没有。这念欲爱心一起,一刹那间就入胎了,就是几千、几万里也没有障碍,所以说是「其大无外」。

  如果平时修过观行,看到男根、女根,心动都不动一下,马上就知道要起觉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一般人都不知道要起觉照,即使是修行人,如果没有修过观行、没有觉照、没有功夫的人,这一念心也不容易提起来。所以,在中阴身时,看到男根和女根交接,心当中作不了主,一刹那就入胎了。这时,自己还不知道已经投胎了,进去之后看到子宫、阴道里面一片光明,好像在房子里面一样。因为男女之欲爱、色爱,能产生一种火光,所以看到阴道里面都是一片光亮;等到男女欲爱、色爱的事完毕了,忽然一刹那,什么都看不见,天昏地暗,出不来了。这时候精子和卵子结合,就受孕了。经过一天、两天……慢慢地就昏头、动弹不得了。由此可知,这念欲爱心是非常猛利的。所以,平时时时刻刻都要起观照、起觉照。


(三)

  轮回六道,还是最初这一念欲爱心,这是最猛利、最厉害的。经论里提到:「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傍生出膝盖,地狱脚板出。」人死的时候,身体慢慢会变凉,假使是有修行的人,顶门还是热的,就知道他的神识从顶门出去,或是生到五不还天、或是生到净土。如果这个人平时修十善业,他的眼睛还是暖的,最后一念神识是从眼睛出去的,就知道他生到天上。如果这个人其他地方都是冰的,只有心囗上是热的,就知道他转世为人。

  假如肚脐眼是热的,其他地方都是凉的,就证明他的神识,是从肚脐眼出去,就堕入饿鬼道了。因为心中都是贪念,所以就堕入饿鬼道。如果其他地方都凉了,而膝盖是暖的,就表示这个人的神识从膝盖出去,这是堕入畜生道。如果只有脚板是暖的、热的,表示神识从脚板出去,就是堕入地狱。

  所以,修行要时时刻刻照顾这一念心。自己要检讨,心中起了什么烦恼?是贪的烦恼?是瞠的烦恼?是贪色、贪名、贪利、贪吃,或者是贪睡?一般而言,男女欲爱、色爱的烦恼是最厉害的。尤其出家修行,经常要把这念心照顾好;照顾不好,就要修禅定,安禅静虑。

  「安禅」,就是身体保持不动,两腿盘起来,手结印。「静虑」,「虑」就是想念,看看自己修什么法门,就想念这个道理。例如,觉得自己欲爱、色爱很重,就专门修不净观,观自身不净、他身不净来对治。必须「重虑缘真」,不能只修一次、两次,就不修了,这样是没有用的。因为男女的欲爱、色爱,是一种慢性病,过去到现在,始终都没有察觉这样的烦恼,现在才觉悟到欲爱、色爱是一种病态。

  世间上的人不了解情爱、色爱是生死的根本,了解以后,就知道欲爱是一种颠倒;这种爱着,是一种生死。所谓「亲就是冤,爱就是恨」,由爱会产生出仇恨。譬如,本来是男女朋友、是情侣,最后产生误会,或是变成三角恋爱,马上就变成恨了,还要拚个你死我活,这是不是爱?不是!这种爱是一种占有,得不到的时候,马上就翻脸成仇,爱就变成恨了。

  佛法主张要把爱和情提升,把亲情、爱情提升成慈悲心。怎么样才能有慈悲心呢?就是要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对于一切众生我们要知恩、感恩、报恩。既然知恩、感恩、报恩,就要度他。如何度?首先,要先度自己,时时刻刻自我检讨,如果有欲爱、色爱,就要把这念心转过来,这就是自度。这念心转不过来,就不能自度。所以,时时刻刻要把这念心安住下来。有了欲爱的烦恼,要检讨反省,如同生病要吃药,病才能好;想吃药,先要知道药方,九想观、不净观就是药方;修九想观、不净观,就是吃药。

  为什么不能有欲爱、色爱?因为这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根本。有了这些,心就有障碍,就会障道,道理就不现前,所以要先知道这个道理。如果这些道理都不知道,修行就无法相应,要想修不净观,也修不成功,为什么?没有信心、没有恒心、耐心。经云:「菩萨见欲如避火坑」,现在知道这种欲爱、色爱真正是「其大无外」,就必须对治,否则道业就不容易成就。

  修行,除了修戒,还要修定;修了定,还要修慧。慧,就是慧观。有了智慧,就知道我们的毛病、就知道对治。例如,四禅八定是一种定,假使定当中,产生出感应,执着这种感应,等于是在半路上停止了、歇脚了。所以修了禅定,还要从定当中产生智慧,进一步以智慧返照来断除烦恼,这才是最重要的。

  修不净观,就是专门对治自己的欲爱、色爱;修析空观,是对治痴心。进一步,还要修慈悲观──四无量心。慈悲观修好了,就得到慈心三昧。修缘起性空,空观修好了,就得到真空三昧。这些是三昧正定,使自己能够安住不动,称为百千三昧。明白了以后,「断欲去爱」就是修行的根本。假使不从这个地方用功,今生修行只是修一些善法、修一些福报,只是发了一些大愿,而没有实践,将来还是要流转生死。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