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二年佛诞浴佛法会导师开示



(一)
    中台佛子庆佛诞 海众同欢发宏愿
    上求下化菩萨行 万法归宗在一尘

  诸位知识,今天是三○四二年佛诞。根据中国的历史,释迦牟尼佛降生的时代,相当于周昭王甲寅年,到现在已有三千零四十二年。庆祝佛诞,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惯例。今日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居士,共有一万六千多位,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这不但是一件盛事、是一件功德、是一件福报,也是佛弟子知恩、感恩、报恩的表现。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蓝毗尼园,位于现在的尼泊尔。近日尼泊尔发生大地震,蓝毗尼园位于二百多公里之外,幸好圣地没有毁损。

  中台禅寺祖庭万里灵泉寺的大殿匾额写着“弘宗演教”,这四个字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中台禅寺弘扬佛法的方向,本着释迦牟尼佛的慈悲,“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精神,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

  何谓“宗”?佛法是以“心”为“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就是“宗”。什么是“教”?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的道理,综合、归纳起来的言教,就是“教”。所以,要能明心见性,又能了达佛陀所说的教化、教理,才是真正落实佛法、落实修行。

  “宗”与“教”,二者并行不悖。假使只知道“宗”,而不研究“教”,就会走错路,如古德所说:“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相反地,“通教不通宗,如蛇钻竹筒”,如果只研究经教,而不了达“宗”,不明白“心即是佛”,就死在经教的文字里面,就像蛇钻到竹筒里面去了,爬不出来。

  所以,“通教又通宗,如日处虚空;事理元无二,同居大觉中”,通教又通宗,就像太阳在空中大放光明,无障无碍。一个是教、一个是宗,一个是事、一个是理,“事理元无二,同居大觉中”。

  修行要听经闻法,还要通达教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些都很重要。所以,中台山设有佛教学院,有研究所、大学部。修行能够行解并重、定慧等持,如同儒家所说的“知行合一”,一定不会虚度此生。

  悉达多太子于四月初八降生,九龙吐水沐浴金身,太子向东西南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生出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虽然,我们没有出生在佛陀诞生的时代,现在所沐的是木制、铜铸的佛像,但“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我们本着恭敬、虔诚、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护法护教的心,这样来沐佛就有无量的功德。所谓“外净其境,内净其心”,藉由沐佛这个“事”,来显出我们心当中的“理”。理,就是明心见性,见到自性佛,开悟了,自性佛就诞生了。所谓“藉事显理”,透过事相来彰显理体,所以外在的事相也很重要,要事理并重。古德说:“有事无理,增长无明;有理无事,增长邪见。”事与理二者同时并进,就是真正的定慧等持,就是菩萨行。


(二)

  最近是梅雨季节,大众从各地前来参加浴佛法会,有些人前两天就来了;还有人从国外搭飞机回来,就代表每一位都很虔诚,为了求法,千里迢迢,不畏风雨,这就是真正的菩萨行。有这样的恭敬心、慈悲心,知恩、感恩、报恩的心,就如佛法所说:有一分恭敬心,就消除一分业障;消除一分业障,就增加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够消除十分业障;消除十分业障,就能增加十分福德和智慧。

  沐佛是事,由事归于自心,则是理;理上又产生福德、智慧,如此因果循环。这样不断地修行、发心、努力,善因、善缘、善果,就会像滚雪球一样,福德、智慧愈来愈具足、愈来愈圆满。相反地,世间上的人若不了解这些道理,恶因、恶缘、恶果,也是像滚雪球一样,因缘果报始终不断地轮回、不断地轮转,将来恶业成熟了,就要受报。

  学佛,是智慧行,做任何一件事情,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佛法一个是事、一个是理,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对于这些道理必须了然于心,这念心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论科学、哲学、医学……如何进步,乃至于发展到太空时代,都离不开这念心。哪一念心?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假使这念心混乱了,人就不知道东西南北,无论学问多高、拿了几个博士学位,都没有用,因为在基础上已经失去了方向,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

  佛法是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用六波罗蜜来普度众生。为了度众生讲经说法,说法之后还要销归自性。如何销归自性?了知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不要执着。怎么样才能不执着?有两个方法:第一,回向一切善法,如“普贤十大愿──第十,普皆回向”,要回向净土、回向真如自性、回向佛果、回向众生、回向国土、回向冤亲。最后,连回向的那一念心,也要回向,心当中就能得自在。

  第二,般若空。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所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仗因托缘所生。一个是因、一个是缘。举例来说,今天的浴佛法会也是因缘和合,什么“因”?中台山决定要举办这个活动,于是开始筹划、准备,当中还要考量交通的安全、人的安全……这些是因。什么是“缘”?有精舍的居士报名发心来参加浴佛法会,因缘和合了,还要有人主法、还要有地点。假使没有地点、场所,像今天刮风下雨,要如何举办法会?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因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需要条件,如儒家所说“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万法。

  佛法是智慧的真理,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规划、策划,设想得很周密、很周全,事情就能成功;相反的,规划若有疏失,事情就会失败,因为,一切法都是仗因托缘所生。进一步了达“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既然是因缘和合,过了今天,佛诞日就过去了,大家各奔东西,这个浴佛法会就没有了,所谓“缘起缘灭”、“缘聚则现,缘灭则散”,一切法都是如此。

  了解这个道理了,就知道自己要主动掌握因缘,知进知退,多结人缘、多结善缘、多结法缘,不要结恶缘,假使结了恶缘,做什么事情都有障碍。明白因缘所生法,就要赶快去努力,人的生命、寿命是有限的。古人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现在虽然是活着,明天这口气在不在还不知道,所以,在无常来临之前,要把握时间,积极去努力、积极去追求、积极去完成。佛法是积极的,假使不去做,什么都没有。


(三)

  我们在还没有往生之前,要对得起自己。儒家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身为佛弟子,要发心,发菩提心、发清净心、发无上菩提心、发广大道心、发慈悲心、发真空妙有心,要认识自己──“听法的这个心”是谁?要知道、要认识。

  一般宗教认为人有灵魂,灵魂在哪里?找得到吗?佛法不讲灵魂,而是讲觉性。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要作主,要净化、提升自己,心量广大、心行平等。谁在说法?谁在听法?就是波罗提尊者所说:“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儒家也提到:“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把这个心放开,充满天地;把这一念心收回来,什么人都找不到。诸位要发心、要在这里用功,才对得起自己。

  前面提到:“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中道”,就是清净心,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心”,所以,要净化自己这一念心。修行,一个是闻法,一个是悟道,一个是保养圣胎。保养成功了,这一生才对得起自己;保养不成功,就要随业流转。

  如果只会讲一些口头禅,似是而非,却不在心上用功,就自己害了自己。永嘉大师〈证道歌〉告诉我们,“禅”在哪里?“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要在静中养成、动中磨炼,这念心要能作主,白天也在、晚上也在,无论动静闲忙,这念心都在。能够做到,这一生就能成佛作祖!

  开悟了以后,还要保养圣胎,下死功夫。这念心要如何保养?一次药山惟俨禅师夜登山顶,见云开月现,大笑一声,声音响彻山下。李刺史听闻此事,写了一首诗赠予禅师:“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什么是“无送亦无迎”?看到好的,不生贪爱;看到坏的,不生厌恶。一年到头都能够无送无迎、不起心不动念,做得到吗?这实在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我们这念心不容易管理,所以,修行要踏实,不能讲大话。

  禅宗开门见山就是悟这个心、管理这个心、净化这个心,要念念分明、处处作主。现在做不到,可以开始训练。第一步,只起善念、不起恶念,自我观察。达到完全是善念、没有恶念了,第一步功夫就成熟了。但是,还不到家。第二步,善念要放下,归于无念。还有第三步功夫,无念无无念,不要执着于无念,如古德所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无心不碍有心用,有心用时亦无心”。


(四)

  佛法大家都会讲,但要做到,就要下一番功夫。一个是知、一个是行,修行就是信、解、行、证。中台山本着佛的慈悲,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广开种种方便,除了师父讲开示,还举办种种法会、办学校、建博物馆,成立一百零八家精舍……各精舍设有初级禅修班、中级禅修班、高级禅修班、研经班,因为佛法是人生的真理,所以师父觉得应该做的就要积极去做,目的就是要把佛法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希望每个人透过佛法,这一生最低限度能把人格建立好,不要堕落。

  中台禅寺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舰艇、是一艘航空母舰,在外设了很多中心、据点,在大海中放了很多救生船、救生衣、救生圈,譬如普台学校,有小学、中学、高中,就像是设了三个码头,从教育着手,把佛法带到学校里面,培养学童正确的人生观。佛法教导我们要清醒,要定心、净心、明心、安心,要检讨反省、知过改过,这念心像日月一样,光光明明,照天照地,这一生就是菩萨。偈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明心见性,才是菩萨。

  修行要依教理来做后盾,除了顿悟,还要渐修。假使不依循教理为根本,讲经说法就容易产生偏差。古人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讲经,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假使不了解里面的道理,照本宣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自己在那里打妄想,东拉西扯放野马,绕了一大圈,这就是离开了经义,像魔在讲经一样,就害了众生。

  所以,中台山是一个大的航空母舰,精舍法师要回山参加禅修、住持讲习,回来充电;精舍的居士要回来交流,参加山上举办的种种活动。这些都很重要!只要一心向道,就能得解脱!假使心在名利财色、杀盗淫,就会堕落。

  佛法就是讲这念心,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念心能使人堕落,也能使人提升。这念心悟了,可以成佛作祖;这念心在迷,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一切都在这一念心当中。

  所谓“心想事成”,科学家曾研究人的心念,实验用人的念力来推动汽车。这是心的作用,但这是有为法,并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讲无住心、菩提心,如《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修行就是要悟到这念本心。

  悟有深、有浅。古德说:“小悟几千次,大悟几百次。”“未悟之时犹自可,悟了之后事更多。”没有悟以前,觉得自己好像是大菩萨,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真正开悟了、认识自己的本心了,这时候才知道这念心要作主不容易,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现代物质文明提升,人的思想、物欲,都跟着物质生活跑,心迷失了。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有精神生活、要有心灵世界。什么是心灵世界?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五)

  色身的年岁,是假名世寿,这是假有;本具的这念心是无量寿、无量光。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就是无量寿、无量光。俗话说:“人老心不老。”真正是如此的。人活到老年,脸上有老人斑、筋骨衰退,为什么?有生就必有死、就会老化。人就像一部车子一样,开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机器会坏掉。

  释迦牟尼佛入灭前,也是这么告诉弟子:“我的身体已经老化,如同旧车不能再开了,要入涅槃了!”涅槃是什么?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个心,寂静无为,寂然不动,念念分明,处处作主,一念不生,这是我们自性的菩提之家、涅槃之家,道场是幻化不实的水月道场,只有菩提之家、涅槃之家才是最真实的。

  这个世间有生就必有死,没有生就没有死,只有觉性是本具、是不生不灭的,大众要肯定自己的觉性。佛法以人为根本,人以心为根本,心以觉悟为根本。这念心要觉察、觉照、觉悟,念念分明,处处作主,不要随便起心动念,这个功夫要自己慢慢练习,任何人都帮不上忙。没有人能帮我们忏悔,必须自己忏悔,检讨反省,这个心才会光明。

  每个人心当中都有一座宝山,要努力,不要小看自己。人往生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所以,现在不要造恶业。不造恶业,就不会堕落。要多做善业,还要打坐用功,超越自我,达到菩提、涅槃。

  过去有一位云光法师,在“雨花台”这个地方讲经说法。雨花台位于现在的南京,十多年前,师父特地去了解、参访。过去云光法师在这个地方说法,讲大乘法“空”,缘起性空的道理,感动了天上的人来散花。花掉下来以后,统统变成了石头,石头里面有花,叫作“雨花石”。

  虽然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但是悟有深、有浅,进一步还有了悟、彻悟、证悟,深浅不同。所以,了解了缘起性空之理,进一步还要静坐思惟:观一切善恶诸法都是因缘和合,都是假名、假相、假有,诸法毕竟空寂,心与理相应就入定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假使没有经过这样的努力,始终只是道理上的知解,道理人人都会讲,自己却得不到真实的受用。

  云光法师喜欢吃牛肉,他边吃牛肉、边说缘起性空,边吃边空。就像有些人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当中坐。”但是酒肉穿肠过,心当中贪吃、贪色,佛哪里坐得了?作不了主,佛就变成众生了。这位云光法师虽然说法说得很好,但说到做不到。所谓“说到做不到,是名不到道”,他往生之后,就随业转生为牛,遇到梁武帝的师父志公和尚,由于这条牛过去有出世的善根,一看到志公和尚,马上就跪下来。志公和尚说:“你以前是云光法师,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牛吗?你以前吃牛肉的时候,经常说:‘吃而无吃,吃了等于没有吃一样!’现在你做了牛,也可以做而无做,能所俱空!”这条牛一听就开悟了,马上撞到石崖上就舍报往生了。


(六)

  所以,大家要了解,我们今天很有因缘,虽然刮风下雨,大众都还是来中台山参加佛诞浴佛法会,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古人说:“宿缘所追”、“宿愿所追”,大家前世有缘、前世都发了愿:“我们将来一起来修行!”这就是过去所发的愿,而有这样参与法会的因缘。所以要了解,三世因果,丝毫不假!社会上有很多邪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乃至于专门利用念力来治病,大家不要学这些方法,这是有为法,是没有用的。《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大家要了解,无为法才是究竟。

  今天的浴佛法会,又是夏安居报恩药师法会,是不容易的因缘,大众也都很发心来参加这个法会,看我们的心清净、恭敬到什么程度,就能得多少利益,真正是如此。

  以前,师父在大觉寺出家,出家以后,没有因缘结夏。不像我们现在每一年都举办夏安居,大家护法、护教、护夏,这真是一件大功德。当时基隆海会寺开山老和尚道源长老举办夏安居,要缴六百元。师父受了戒之后,第一次去结夏安居,但是一毛钱都没有,都是别人帮忙化缘凑钱,才能参加那个夏安居。

  当时我们对道源老和尚都很崇敬,能去结夏,自己心当中非常欢喜,认为这是一件大事。现在大众想要听法很容易,但是在过去要想听法、结夏安居,却是很困难。那时我们住在大觉寺,七、八个人睡在一个通铺,十多个人挤在一个广单,共用一个大蚊帐。夏天天气很热,实在热的不得了啊!没有办法睡觉,还是要睡!后来,自己就发一个愿,将来要办一个道场,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房间,能够安心修行。现在中台山成就了,都是因为大众的发心,这是大众的功德。中台禅寺有这种规模,也是在座每一位的福报。

  所以,修行学佛要发长远心、发精进心。古人说:“精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今天在座有很多老居士,“老”不是骂人的话,不是仗势着年老,倚老卖老,是指诸位什么都老道,无论是知见、修行,都比别人高一着,这就是“老”。修行要发长远心,因为我们心当中的烦恼不是几天、或几个月就可以化解得了的,要发长远心转烦恼成菩提、化无明为涅槃。修行一个是事、一个是理。浴佛,就是藉由外面事相上的浴佛,显出我们心当中的自性佛。每个人心当中都有一个自性佛,要肯定、相信、要直下承担。

  佛法当中有“六即佛”。什么是“六即佛”?这六个层次都是佛,但假使没有觉悟,这六个层次都是众生。因为佛法的道理这么好、这么有智慧,所以师父才要成立中台禅寺这个超级舰艇,又在各地建了很多码头,放了很多救生衣、救生船,救度大众到安全的处所。精舍,就像是大众的避难所。不要看有些法师很年轻,便认为:“我的孩子都比你大,我还来听经?还来礼拜?”这是错误、傲慢的想法!

  唐朝悟达国师十四岁就能讲经,受到两个皇帝的恭敬供养。悟达国师和诗人李商隐是好朋友,李商隐写了一首诗,送给悟达国师:“十四沙弥解讲经,似师年纪祇携瓶;沙弥说法沙门听,不在年高在性灵。”修行不在年纪大小,而在悟性。孔子也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我们也不要看不起曾做过坏事的人,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古人说:“圣人也有过去,囚犯也有未来”,每个人都有佛性。

  今天看到每一位都很发心、很精进,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法喜。希望大众透过今天的佛诞,由事到理,由理到事,事理无碍,定慧等持,发菩提心,永不退转。祝福大众功德圆满,福慧增长。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