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年度夏季学界精进禅七导师开示


(一)

  禅七的目的是什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修行最高的目标。每个人都有佛性,找到了这条心路、这条光明大道,人活在世界上就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很有福报,不但这一生,生生世世受用无穷;这条路走错了,人生就是黑暗、烦恼。

  经云:“禅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生存。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般人只知道照顾自己的身体、学业、道业、事业、家庭及亲友。在还没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最低限度要照顾自己,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将来有了机会,可以为社会贡献、为国家做事,发挥自己的抱负、愿望、智慧和能力,可以兼善天下。

  以佛法来说,自利利他,利他自利,要有这种远见和认知。假使不能利益众生、社会,不能为广大众生、为社会大众服务,最低限度要把自己照顾好。人生不能走错路、走远路。要走大路,不能走小路;要走正路,不能走邪路;要走光明的大路,不能走暗路。要具备这种智慧,要对自己有一个认识,这一生当中一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社会国家。

  大家都在求道,每个人都说自己的道是真理。世界上所有一切教门,都说自己的道理最好,都认为自己找到一条大路。但是,是不是真的找到一条路,必须站在很客观的立场来看。方向要正确;方向弄错了就南辕北辙,本来要向南边走,结果跑到北边去了,始终不能到家。修行也是如此,要找到一条路,佛法不但讲这个道理,而且讲得最彻底。

  道,不是简单的,但也不是很玄妙的事情。一般人认为,宗教所讲的道是形而上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口头上拿来谈天说地的。其实,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都不离开这念心。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每一尊佛菩萨都是在这个世间成就的;假使离开了世间,另外去找佛菩萨,是找不到的。不但修行在世间,所有的行业、成就、功勋……都是在世间,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明白这个道理了,就知道人生要脚踏实地。道,有深、有浅。佛经里面讲,十法界都不离开我们这念心,十法界都从这念心开始。哪一念心?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一念心,这念心很重要。

  “盲人摸象”的公案出自于佛经。象,代表“道”。盲人摸到象的肚子,说象像一面墙壁;摸到象的脚,说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象的尾巴,说象像一支扫帚;摸到象的耳朵,说象像一把扇子……这都不是象,但也不离开这只象。这个公案说明想要看到事物的全貌,必须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了佛,才能了解所有事物的全貌。

  佛是什么?佛,就是觉悟,觉行圆满──自觉、觉他、觉满,称为三觉圆满。觉,就是我们的觉性。把心当中的烦恼化掉了,才叫圆满。一般人只看到外面,而不知道返照自心,我们的心当中有烦恼、有垃圾,有八万四千个烦恼,这只有佛的智慧才观察得出来,现代的心理学还没有这么微细。佛说八万四千个法门,用来对治众生心当中八万四千个烦恼;烦恼统统漏尽了,心当中一片光明,所以什么都能知道。

  经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众生的心就是被烦恼所障。“三障”,有三个大的障碍,使我们不得自由、不得解脱。第一个,是烦恼障;第二个,是业障;第三个,是报障。一般人的心静不下来、定不下来,心里面有垃圾、烦恼、无明,心当中是一片黑暗。

  假使知道这个道理,透过检讨反省,“化腐朽为神奇”,把心当中的烦恼、垃圾化掉;化掉以后,把心沉淀下来,这个心就是清净心。每个人心当中像一潭浑水一样,里面有泥沙、有渣滓、有染污,乃至有毒水,所以,打禅七就是平息波浪、把污水化掉,这是第一步。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把三障化掉以后,心当中的智慧就现前。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智慧。知识是后天学来的,从国小、国中、高中、大学、研究所,最后到博士,这是学来的。智慧则是本具的,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假使过去在这念觉性、这念心下过功夫,这念心比较定、比较净、比较明,做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以佛法来说,就称之为慧根。

  佛法讲一个是善根,一个是慧根。什么是善根?每一个团体、每一个环境,都讲求做善事。家庭有家庭的伦理、教育,告诉我们要做善事;学校、社会、政府也告诉我们要做善事。这就属于善根。

  慧根是什么?就是师父说法、大众听法这个觉性。觉性是本具的,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本来就有。这念心要沉淀下来,要定、要净、要明、要空,在这念心用过功,就称为菩提种子,生生世世不退菩提,这就是慧根。


(二)

  虽然每个人都有觉性,但是一般人的心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心里面不稳定,就像水面有很多波浪,从来没有停过。波浪是什么?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波浪。好的念头是一个波浪,坏的念头也是一个波浪。佛经中提到,念头有善念、恶念、杂念,从早上到晚上,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在心当中不断地起起伏伏。

  例如,早上起床,起床是一个念头;起床了以后,穿裤子、穿衣服、穿袜子,又是一个念头;穿了裤子、穿了袜子,又要洗脸、漱口……。从早上到晚上,好的、坏的,念念不停、念念迁流、念念生灭,这就如同波浪。

  这念心不但是念头不停、波浪不停,而且是一潭浑水。什么是清水?没有贪心、瞋心、痴心,没有无明、烦恼。众生有八万四千个烦恼,归纳起来,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贪、瞋、痴、慢、疑、邪见,就是见思惑。把见思惑化掉了,心清净了,就证阿罗汉果。

  所以,要了解这念心是根本。一般人只照顾到外在的一切,而没有照顾自己这念心,其实,心才是最重要的。以打坐来说,能够保持清净心三十分钟、四十分钟,整个身心就不一样了,坐到一支好香,一个钟头一刹那就过去了;如果功夫再深,一天一刹那就过去了、十天一刹那就过去了、一年一刹那就过去了;假使功夫再深,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一刹那就过去了。

  打坐不是在练身体、练气功,也不是在求菩萨、求感应,而是要万缘放下,这念心到达一个绝对的境界,没有波浪,心中的泥沙慢慢地沉淀下去了,这念心才是自己。一般人时时刻刻都是在妄想当中,从来没有认识过自己。

  所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山”不是指外面的山,不是峨眉山、玉山,也不是喜马拉雅山,而是指灵山。佛经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灵山在哪里?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灵知灵觉就是灵山。为什么叫作山呢?这座山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宝藏。一般人只知道在外面找宝山,在外面开发、取宝,而不知道是舍近求远,自心当中就有一座宝山。

  佛经上讲“开、示、悟、入”四个层次。“开”,开哪里?开我们自己的心,也就是返照,心开了。“示”,把山洞打开,看见里面有很多宝物,所以要保护这个山。“悟”,亲自进入宝山,看到里面什么都有。“入”,可以取宝了。打禅七,既来之,则安之,要放下,不要管学校的事、家庭的事、办公室的事;你一管,就攀缘、就打妄想,这念心就跑掉了。在禅堂里面就是要放下,什么都不要管;假使放不下,牵肠挂肚,有什么用?一个人要提得起也放得下。禅七功德圆满了,回到家庭、回到社会,又提得起,面对现实,什么都要做。

  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经、律、论三藏浩瀚无穷,一生都不容易看完。要研究经藏,还要懂文言文、要懂中国的文学,这是第一关。第二,懂文言文、懂文学之后,还要懂佛法,这就不简单了。佛法有专有名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四大、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入、十八界……。就算懂得这些名相,还有各个宗派,有大乘、小乘……更是不容易。所以佛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即使拥有很大的智慧,没人告诉你,也没有办法了解。打禅七就是告诉大家,心当中有个宝山,第一个要放下,否则妄想太多,看不见宝山。


(三)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作学问是加号,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幼稚园、国小、国中、高中、大学、研究所,学问是一直累积,不断地增加,所以是加号。世间上什么都是学来的,自己要加以锻炼;假使不学,什么都不能成就。

  相反地,“为道日损”,修行是放下,一念不生,什么都不要。损,就是检讨反省,把渣滓去掉,把贪、瞋、痴、慢、疑、邪见统统沉淀、化掉。就像剥芭蕉皮,一层一层地剥。“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剥到最后,什么东西都没有,清净心就现前了。

  “无为而无不为”,一般人不了解,认为出了家四大皆空。世间人所说的四大,是指酒色财气,佛教里则是指地水火风四大。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组成的。除了色身以外,还有精神。

  色身属于物质,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我们的头发、皮肤、骨头、指甲……属于地大,地就是固体;水大,如身上的血液、水份;火大,如身上的热量;风大,如出入息。四大不调,身体就会出毛病,所以要调身、调心、调饮食、调睡眠。打坐也要善调身心,坐在这个地方,身体不要紧张,不要如临战场一样身体紧绷,要放松,很自在。虽然是放松,但是不得随便。心要专注,不要攀缘、颠倒。所以,身要放松,但不得随便;心要专注,但不得紧张。这就是打坐的两个原则。

  调心,不要想东想西,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打妄想,那就不是禅了。禅,就是达到无念,把妄念、杂念统统停止下来。妄念、杂念没有了,清净心、正念就现前。佛经说,众生的心是粗中之粗,菩萨的心粗中带细,佛的心细中又细,观察入微。

  调身,身体是四大组合而成,一般人舍本求末,执着四大。身体当然是很重要,但除了照顾身体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照顾这个心,心才是根本。心当中起了烦恼、打了妄想、生了无明,天天忧悲苦恼,心烦意乱,身体就会消瘦。假使心里面很安定、很喜悦,心宽体胖。生理和心理有连带的关系。现在一般人都忽略了这念心,打坐、禅修,就是告诉每一个人,要净化、沉淀这个心。

  一般人对身体都有执着,注重身体的外观,要化妆,擦口红、擦脂粉;头发要梳、要烫,要做种种的样式,还要染头发,染成金的、黄的、红的……;为了年轻,打玻尿酸,脸上红咚咚的;打肉毒杆菌,拉皮;拔眉毛,戴假睫毛;鼻子开刀整型,弄成高鼻子;嘴巴也开刀;耳朵要拉长……整个形相都是假的。这些都太执着了,没有一点好处。仪容当然要注意整洁,但是不能太过份,要适可而止。

  除了外观以外,要庄严我们这念心。心要有善法、要有德行,要惭愧、容忍,要检讨反省,如儒家所说“温、良、恭、俭、让”。所谓“人老心不老”、“相随心转”,能够这样庄严自心,心清净、心快乐、有善法,相貌马上就变了,真正是如此的。

  唐代一行禅师精通天文地理,通达世间、出世间法。一般人算命只算流年、运气,一行禅师还算得出来物品什么时候会坏。有一次,一位居士跟他说:“大师,您看桌上这个花瓶什么时候会坏掉?”一行禅师一算就算出来了。接近这个时间,大家都来围观,这个花瓶放在桌上,怎么会坏呢?大家都觉得莫名奇妙。过了不久,家中的小孩去捉公鸡,公鸡一飞,往桌上一跳,花瓶被碰倒,就掉到地上摔破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因有果,一行禅师曾说:“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人身高七尺,面孔一尺长,三十公分左右。要看一个人的相,第一步先看手、脚、腰,看这个人走路。但是,看“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这一生的运气、流年,从你的五官就看出来了。例如,额头是少年运,额头到鼻子是中年运,鼻子到下巴是晚年运;再看你的眼睛、耳朵,就了解你这一生什么时候发达,这是一种经验之谈。

  一行禅师又说:“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范围愈来愈缩小,看这个鼻子长得如何?但“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佛经提到:“心净则国土净”,造了恶业,犯杀盗淫,心中就是地狱,不要说是将来,现在行住坐卧都不安,晚上睡觉都会作恶梦。做了善事,心开意解,对天、对地、对人、对事都无愧,心当中都是光明,晚上都作好梦,这就是天堂。净土不是在外面,藉由诵经、持咒、礼忏……心清净了,心中就是净土;烦恼漏尽,得正知正见,就超凡入圣,一切都在这念心当中。


(四)

  《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当下这念心没有觉悟,就生三个细的烦恼;假使没有觉察,就再长六个粗的烦恼;六个粗的烦恼没有化掉,就生出十八个烦恼,乃至变成八万四千个烦恼。这一生光明磊落、为圣为贤,都在这一念心;这一生起贪瞋痴、造杀盗淫,未来堕地狱、畜生,也在这念心。所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指心水。清净的水、慈悲的水、智慧的水,能让我们人格提升、身体健康、步步高升,做什么都有福报、做什么都称心如意,这就是“水能载舟”。

  相反地,起贪、瞋、痴、慢、疑、邪见,造了杀、盗、淫,心当中就是黑暗,失去了光明、失去了智慧、失去了觉照、失去了佛性,未来就是堕落,这就是“水能覆舟”。所有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当中,大家要相信这个道理。自己的幸福、事业、前途,都在我们这念心──堕落,在于自己;要提升,也在自己。佛法不是形而上的东西,不是空空洞洞的,佛法是以人为根本,人以心为根本,心以觉悟为根本,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论出身低”,要脚踏实地。

  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知见最宝贵,所以先要建立完整的人格。不论是世间上的任何事业、学业,或是修行,都要靠现在努力。现在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统统怪政府、怪社会,认为失业的人数愈来愈多、贫富相差太大,政府要负起责任……不但是台湾,全世界都是如此。美国有三万个博士找不到工作,靠政府发食物券救济。每个人的学问、智慧、福报都不一样,当然事业、家庭、生活都不一样,没有百分之百平等的。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因果通三世,丝毫不假。

  世间上绝对没有齐头式的平等,必须要自己去努力。你具备了智慧、福报、德行,世界就在你的掌握之中,如孔子所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怕将来没有事业、没有前途,这些都不要管,只在因上努力。即使将来前途无虑,你的人格、智慧、福德、学问,是不是适用?是不是具备?

  修行也是如此,天天都想见佛、想成菩萨、想证罗汉,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去走,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枝草,一点露”,佛经里讲:“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这就是正知正见,要把知见建立起来。

  经云:“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世间及出世间的真理,都在这四句话。“有此则有彼”,今天努力一分,就得到一分的收获。打坐也是如此,先苦后甜,这念心清净了,无住心、慈悲心、广大心、不动心、真空心、妙有心现前了,等于是天上的太阳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发光、发热的太阳,却被云遮住了,看不见。所以,藉由打坐、诵经、持咒、礼佛,忏悔业障,拨云见日,只要把见思惑化掉,就能看到太阳,就能发光、发热,受用无穷。

  打坐是先苦后甜,坐在这个地方,腿又酸又痛,但必须要忍耐。打坐要在平时,每天找时间把腿功练熟,这不是短时间可以练得出来的,要慢慢学习。练了以后,腰不酸、腿不痛,心静下来了,坐在这里保持正念。这念心要定、要净、要明、要作主,不能落入昏沉、不能打妄想,这念心要清清楚楚,这是绝对的境界。达到这个程度,一个钟头一刹那就过去了。下座以后,感觉很舒适,身体很轻安、很平静、很喜悦,这就登堂入室了,坐到了一支好香。这是第一步。所以,要慢慢练习,每个人都有这一天。

  人的妄想很多,这个心变成相对的心,不是绝对的心、清净的心,因此不得自在。所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绝对的心超越时间、空间,所以,打坐的时候要学会放下,身要放下,心也要放下,什么都不要管,就是放下、放下、放下……没有别的。

  一般人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人生就颠倒了。什么是提不起?不尽责任,彼此推诿,成功是自己的,失败是人家的,推得干干净净,统统怪罪别人。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先建立完整的人格。“万丈高楼平地起”,先把人格建立好,就像建一栋楼,不论建多高,地基都要打好,现在政府规定建筑房屋地基必须使用筏式基础;假使地基没有打好,地震一来、台风一来,马上就会倒塌。禅七一开始受八关斋戒,戒,就是第一步,就是筏式基础。

  苏东坡说:“八风吹不动”,人生有八种境界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风吹来,心都不动。佛法不离世间法,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这一生就风平浪静、步步高升。如何八风吹不动?称,人家称赞你有很大的成就、很大的功德,说你出钱出力,是大功德主、是菩萨再来,种善因得善果,广集福慧资粮,将来果报不可思议……种种奉承巴结,不要欢喜;假使心生欢喜,听了这些话好像吃冰淇淋一样,这个风就把你吹倒了。自己得了很好的名誉,当了学者、当了教授,得了大奖,做种种事情都成功了,也不要欢喜。为什么?虽然是你努力得来的,但有父母、师长、社会种种助缘才能成就,所以“功德归三宝,好事给大众,坏事自己检讨反省”,要有这种心量。

  人家毁谤也是一样。像诸位来打禅七,听到别人说:“暑假当中,到处去走一走,爬山、游泳、旅行,或在家里看看电视、陪家人吃吃饭多好,怎么像傻瓜去打坐?像坐牢一样,这么迷信、这么糊涂!”听了这些话,心生忧愁,这个风就把你吹动了。

  这八种境界现前时,心当中纹风不动。达到不动的境界,就是定。假使没有这个定境、没有这个智慧,心就会动。看到人家贪财、贪色,就骂人家是财鬼、色鬼,好像自己一点也不贪财、不贪色。当境界现前了,人家告诉你:“你帮我办一件事情、打听一个消息,事情成功了,送你五千万,先给你一半。”这时候,你的心动不动?这个时候不动,才真正是不贪。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些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古人说:“盖棺论定”,一个人到死的时候,才能够论定这一生的清白、这一生的人格。假使平时没有这些观念,是不容易做到的。

  打坐、修行,也是先以人格为根本。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就是筏式基础,什么风都吹不倒,这是很重要的。虽然每个人打坐都发心要开悟,但先要了解这个道理,以做人为根本。


(五)

  佛经里面讲,一个是功德天,一个是黑暗天,每个人的心当中都有。儒家说,一个是天理,一个是人欲;一个是善,一个是恶,善恶在心当中消长。我们心当中有很多杂念、恶念、邪念,起了念头,自己要知道,好的要保留,坏的马上化掉。《尚书》云:“克念作圣,罔念作狂”,“克念”,能够克制自己的念头、转化自己的念头,就能超凡入圣。禅宗祖师也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前念起了恶念,后念马上把它化掉,只怕没有觉悟的心。所以,念念觉,就是念念菩提;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前念迷是众生,后念觉是菩萨,都在这一念心。

  打坐要了解这些道理,不要走错路,要在这念心上来用功,这是很重要的。南台守安禅师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妄想统统放下,好的、坏的,都不要想,心达到无念、无住、无为,这念心现前了,就是“别有天地非人间”。陶渊明也说:“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是指我们这个心。这个心有很多杂草、很多妄想、很多无明,充满了邪见、充满了妄想,心当中焦虑、忧愁、悲伤,患得患失,就是田园里面长了草。所以,要打扫心地、整理田园。

  心就像一亩田,每个人都有一亩心田。佛法里面讲,做善事就等于种福田一样。种子要种到好的地方,才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假使这个田有石头、瓦块,没有土壤、没有水份、没有阳光,种子种下去就会死掉。社会上很多人见庙烧香、见像磕头,拜石头公、拜大圣爷……,杀猪宰羊来拜。大圣爷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其实没有什么孙悟空、石头公!大家要了解。修一座大圣爷庙,杀猪宰羊,这就不是一个道场、不是一个圣地,而是一个屠宰场,宰杀众生来拜,是助纣为虐,毫无福德、善法。

  祖师云:“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把心当中的无明草统统拔掉,无明没有了,里面的花朵、智慧、功德就出来了。所以佛法里面讲,有三大福田──敬田、恩田、悲田。对于三宝、父母、师长,心生恭敬供养,属于敬田。恩田,如父母之恩、师长之恩、三宝之恩、社会之恩,要知恩、感恩、报恩。悲田,如探望病人、救济穷苦。在三大福田种下种子,就会发芽、就会开花、就会结果,果实累累。所以,大家要了解,一切都离不开我们这念心。

  无论是修行打坐、做人做事,都要在这念心上用功,这就是起跑点。掌握住这个起点,人生就愈走愈光明,否则就愈来愈糊涂。所有的宗教都讲成道、都讲修行,但是不一定知道“道”在哪里。起点错误了,就是南辕北辙,本来要去南边,却跑到北边去了,跑得愈快就死得愈快;假使不跑,还在原地。所以,要有智慧,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病急乱投医,自取灭亡。

  打坐也是如此,很多宗教讲灵修、运气、守丹田、打通任督二脉、求灵感,这些都是舍本求末。佛经云:“但得本,莫愁末。”每个人都有本具的这念心,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法尔如是,本具的,没有哪个没有。

  众生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人、牛羊,属于胎生;鸡、鱼是卵生。什么是湿生?将草堆在阴湿的地方,本来里面什么都没有,过了一个星期,把草一拨开,里面就会有虫,这就是湿生。什么是化生?变化所生。天人、地狱众生,都是变化所生。又如,蚕本来是一条小虫,最后吐丝作茧变成蛹,过了一段时间,破茧而出,就变成飞蛾,这也是化生。

  《金刚经》云:“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有些不需要男女交合,只要起了一念贪爱,马上就会受孕。有些人说:“佛法讲三世因果,现在都可以复制人了,哪里有什么因果?”复制人就属于化生,不需要男女结合,但还是要因缘和合,人的神识依业感就受孕了。平时不知道修这念心,神识就会糊涂,看到外面的境界作不了主,就会依业感投生。所以,一个人要作主,要净化这念心,人格才会完整,心智才会提升,业障消除,心开意解,念念分明,处处作主,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佛经里提到,由“惑、业、苦”三种烦恼,令生死相续。心当中起了烦恼就是“惑”,贪财、贪色、贪吃、贪睡、贪名、贪利……种种妄想,都是惑。有了这些惑,就会造业。心一动,就发动口,守不住口,乱讲话,就造口业。发动于身,就造身业。有了业,就会感果。

  业,有善业、净业、不动业,还有黑业、白业。藉由打坐,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业消了,自然障尽福崇。起贪瞋痴,造杀盗淫,堕入三涂,也是这念心造出来的。受持五戒,做到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就属于人道。五戒当中还分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三品九级。修十善,就属于天道。天道也有生死、也有寿命。修四谛,就证罗汉果。修十二因缘,就是缘觉果。修六波罗蜜,就是菩萨。修菩萨行的目的,就是漏尽烦恼,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最后成就如来。


(六)

  藉由打坐、听经闻法,修定修慧,就能转化心中的烦恼无明,用定慧、用惭愧、用检讨,把心当中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漏尽了,就是如来、大觉世尊,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所以,要到精舍听经闻法,有空就参加禅七,这是自己的事情。第一步,要觉察、觉照,心当中要作主,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只讲好话不讲坏话,只做善事不做坏事,这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这就是把基础打好了。基础打好了,再一层一层往上修建,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论出身低”,佛经说:“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儒家也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一个理论,这是一个起跑点。起跑点要掌握住,一般人说每个人都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但是,你有这个机会,却不努力,主人翁就没有你一份,反而成了街友。虽然成了街友,但佛性还是存在,“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是平等的;但是假使不努力,就不平等了。

  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善知识难遇”,孔子亦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今生修行学佛,听到这些道理,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是无量的福报。到这里参加禅七,先要有这种观念,这是自己的福报、自己的功德。所以,要珍惜这个因缘,既来之,则安之,万缘放下。假使放不下,就是妄想、颠倒、昏沉。

  打坐就是一个“忍”,什么都放下,按照禅堂的规矩起居作息,只有这念心,没有第二念心。这念心很重要,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坐在这里不要昏沉、不要妄想,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不要患得患失,什么都不要想。念头一动,就是妄想,“有此则有彼”。妄想来了,把它收回来;瞌睡来了,动一动。平时打妄想习惯了,现在不打妄想,心当中感到无聊、感到难过,就要忍。身体哪里不舒服,也要忍耐。佛法讲:“忍色忍欲难”,坐在这个地方,要养成一种定,没有别的,第一步功夫就是忍。

  “忍”字上面一把刀,这把刀插到心当中,都要忍心不动。佛经云:“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过去很少打坐,很少在这里用功,不是昏沉,就是妄想;不是昏沉、妄想,就是无聊,否则就是腰酸背痛、腿痛腿麻。所以,现在“理将俗反”,要忍耐。为什么?不忍耐就对不起自己。腿痛腿麻,不要管它,这双腿过去害了我一生,到处乱跑,花天酒地,现在让它受受罪,处罚一下。以前眼睛乱看、耳朵乱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现在两眼内视、两耳内听。过去这双手偷鸡摸狗,造了很多业,给自己带来很多苦;现在手要结定印,不东摸西摸,不让它动。身口意三业不动了,就清净了。然后,这念心慢慢沉淀,从不自然慢慢达到自然。

  修行,先要认识这是一条路头。古人云:“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路头走错了,就走不到家。打禅七,就是提示这条路头、这个心法。一切都在我们这念心,要净化这念心、沉淀这念心。在这个地方用功,这一生受用无穷。

  《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我们这个心像一匹野马一样,心猿意马,到处乱跑,现在把它收回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代表我们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平时想太多了,叫它不想,偏偏要想,没有办法刹车。所以,藉由念佛、诵经、持咒,把心收回来,目的是在这个地方。

  以前在灵泉寺,有一位居士参加禅七,第二天就请假要回去。问他:“你为什么要回去?”他说:“我一坐下来就想我的太太,不想就像要发疯一样,我要回去,不要来了。”大家要了解,男女的情感就像一把火一样,平时不知道要把它化掉。所谓“亲就是冤,爱就是恨”,冤都是由亲来的,爱达不到、爱过头了,就变成了恨,这是一体的两面。所以,打坐就是要净化这念心。

  提得起、放得下,就达到第一步。放下,保持无念、无住、无为这念心,清净心要现前。自己默念三遍:“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暗示自己、提示自己。打坐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忍”字、一个“歇”字。每个人都有佛性、觉性,这念心不要迷失掉了。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