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敕目連度五百梵志(一)
圖/傳膏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諸菩薩、四眾弟子、天龍鬼神、帝王、臣民,大眾聚會,聽佛說法教化。佛的右方是目連比丘,目連比丘神通廣大、智慧如虛空,能隨時變化、權智並行以普濟眾生,濟眾之數,多如恒河沙,諸天天眾皆稽首、敬仰、尊奉。

這時,佛告訴目連比丘:「目連,在邊境有一大國,那裡的人看不見佛法僧三寶,亦不瞭解靈明妙覺之本性,更難得聽聞到如來、無所著、正真、等正覺之不可思議的教法,他們將不正確的錯誤觀念與行為當成真理在奉行。國王及臣民奉事五百梵志,這五百位梵志各有五種神通力,他們能移大山、止水流,亦能分身做各種變化。他們國境內有一座大山,阻隔百姓來往的通路,使百姓困擾。國王因為愛護百姓,希望梵志能為百姓解決此山阻礙通路之患,梵志允諾國王為民解決問題。於是梵志們圍繞這座山打坐,大家專心一志,以道定力,移動此山。目連,你此時前往彼國,以正道神力,度化梵志,拯濟其國君民,使他們歸於正法,才能遠離三塗惡道,永處安樂,得到大福報。」

目連比丘承領佛的教敕,仰仗佛的大威德神力,放出大光明,佛光遮蓋了日光。目連比丘停在那座山的山巔,處於虛空當中。此刻,已經離地的山隨即不動。

梵志們驚訝的說:「山已經離地,是誰使山不能移動?而且此刻白晝,卻無日光,這當中必有緣故!」梵志當中有明智者,入禪定,觀察眾弟子心地,是誰心存污穢濁亂,使山不能移動?他見眾人此時心地純淨、專注,無人有濁亂念頭。他仰頭往上,看見一位沙門立於此山。梵志說道:「原來是瞿曇弟子使此山不能移動。」梵志仰頭往上呼叫:「國王命令我們為百姓除去此山擋道之患,你為何壓制此山,使山不能移?」

目連比丘回答:「我是懸於空中而立,誰壓制此山了?」梵志們齊心協力,三次使盡道力,大山卻不動絲毫。但旋即,山入地三下,即刻夷為平地。梵志們彼此相互顧看後,說道:「這位沙門一定是已透徹通達聖道,且道德深厚之大士,我們應奉為老師。」大家立刻整理身上的服裝,向目連尊者頂禮,恭敬的稟承:「懇求您收我們為弟子,教示我們無上聖道。」

目連比丘回答:「你們想遠離暗暝,往光明之路行去,這是大善!我所尊敬的老師,號無上正真、天中之天,是具足一切智的大覺世尊。你們且隨我前往世尊處所。」諸梵志問:「世尊之導引教化,難道與您不同嗎?」

目連比丘回答:「我豈能與佛相比!佛以須彌為芥子,我以芥子為須彌。」目連比丘接著讚歎佛之殊勝功德,然後對梵志說:「你們隨我來吧!」於是帶領梵志們出發,其所用時間猶如壯士屈伸手臂之頃刻,即已在世尊面前,目連比丘向佛稟白:「世尊!弟子承世尊無上正真神勢之願力,已化導諸位梵志,此時梵志內外皆已清淨,猶如新的棉布可以任意著色。唯願世尊為他們清洗僅存的微細塵垢,成為澈底真淨。」梵志們見到世尊,心開意喜,皆發願成為沙門。

佛向大眾說:「我為你們所說的法要,上語、中語、下語,都是清淨的善法,都是深說度世之道,以正心為根本,使聞者趣向解脫。你們聽了這些法要,應廣傳世人,使後世眾生亦能依此行之。」比丘們皆合掌受教。

佛說:「人身中有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五賊,這五賊常使人失去正念,牽人入惡道。人常被眼見、耳聞、鼻嗅、舌味、身觸牽流。一般人眼能見但不能聞,耳能聞不能見,鼻能知香臭但不能知味,舌能知味但不能知香臭,身體能知寒溫但不能知味。眼、耳、鼻、舌、身,此五根之覺受皆屬於心,心為此五根之本。諸位比丘!欲修學無上道,首要端正你們的心念。」

佛又說:「人因為煩惱、無正念、愚癡、無明,隨十二因緣流轉,而有生死。此十二因緣之牽流,是因眾生的一念『無明』而造作各種『行』,因此產生『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六入』成形,因六入而有『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於生死流轉中,行善之人,可再得人身;行惡之人,入地獄、餓鬼、畜生、鬼神道。所以說眾生因為愚癡、無明而輪迴六道。今生雖為人身,但仍然迷惑顛倒、心不清楚明白,不知死後去向何處?見佛不問、見經不讀、見沙門不承事、不信道德、見父母不敬、不明瞭世間眾苦交煎、不知地獄果報慘劇,此名為『癡』,所以生死輪迴不止。」(待續)

典故摘自:《佛說忠心經.卷第一》

 

省思

順觀十二因緣,是生死流轉門;逆觀十二因緣,是聖道還滅門。要了生死,非從外求,而是要從斷除身心的煩惱來努力。為佛弟子,應當二六時中堅住正念,行住坐臥隨順覺性,不為六塵境界所動,不為六識牽流所迷,澄淨六根,開顯人人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如此用功,每個當下都是逆生死流,返菩提家,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的契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