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那羅本緣記(二)
圖/法音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阿育王的夫人利用七天當王的機會,假冒國王的名義,發文給德叉尸羅國人,令他們取鳩那羅的雙眼。詔文中說:「我今有大力,威名甚可畏,鳩那羅王子,於彼為罪過。今勅彼人民,挑取其二眼,今為此一事,汝等速為之。」但詔文需要國王的齒印作記,於是她利用阿育王睡眠時,想趁機取得王的齒印,阿育王卻突然驚醒。夫人問:「大王!何事令您驚怖?」王回答:「我夢見有隻鷲鳥欲取鳩那羅的雙眼,這是不祥之夢,所以感到驚懼。」夫人對王說:「鳩那羅現今一切安好,大王無須擔憂。」過不久,大王再次驚醒:「我夢見鳩那羅髮長鬚亂,指爪又長又尖,而且口不能言。這是不祥之兆!」夫人還是回答:「王子現今安好,大王勿憂。」等到阿育王熟睡以後,夫人隨即竊取大王的齒印,然後差人將詔文送往德叉尸羅國。這時候,阿育王夢見自己的牙齒全數掉落。

次日清晨沐浴畢,大王召來相師,將所夢之事一一告之,令相師解夢。相師說:「此夢表示,作夢者的兒子將失去眼睛,作夢者將心痛如失子。」相師說偈:「若人夢齒落,必當失兒眼,兒眼既已失,不異失於兒。」阿育王聽到相師解夢後,立即起身,恭敬合掌至心祈願:「今一心歸佛,清淨法及僧,世間諸仙人,於世為最勝,一切諸聖眾,皆護鳩那羅。」

當德叉尸羅國的人民收到阿育王使者的詔文時,念及鳩那羅的仁德,便隱藏這個訊息,不讓鳩那羅知道。該國人民認為阿育王實在太可怕了!不相信自己的兒子也就罷了,竟然還下令挑取親生子的雙眼!更何況對我們,怎麼不會有歹惡的命令?人民說:「今此鳩那羅,如大仙不異,於一切眾生,皆能作饒益。彼阿育大王,而不起慈念,況於餘眾生,而能不殘害。」但是最終,鳩那羅還是收到使者當面送交的詔文。鳩那羅看了內容以後說:「若有人能取我眼,我即隨你們之意。」於是他們找來旃陀羅挑取鳩那羅雙眼,旃陀羅合掌說:「我不能挑。何以故?若人於滿月,能除其光明,是人當能除,汝面明月眼。」

此時,鳩那羅取下寶冠,對旃陀羅說:「我允許你挑取我的眼睛。」但旃陀羅依然不願意挑,於是又有一位生得十八種醜陋、形貌可憎之人,對鳩那羅說:「我能挑人眼。」此時,鳩那羅想起耶舍長老的開示,於是說:「合會有離,是真實說,思惟此義,知眼無常。我善知識,能饒益者,是人說法,皆苦因緣。我常思念:一切無常,是師之教,深自憶持,我不畏苦。見法不住,當依王教,汝取我眼,我已攝受,無常真實。」

鳩那羅告訴醜人:「你先取我一眼,置我手中,我欲觀看。」於是醜人即動手取眼。大眾見此情形,瞋罵醜人,並且說:「眼清淨無垢,如月在空中,汝今挑此眼,如拔池蓮華。」眾人不禁悲號啼哭。醜人將取出的一眼放在鳩那羅手中,鳩那羅對著手中之眼說:「汝於本時,能見諸色,而於今者,何故不見?本令見者,生於愛心;今觀不實,但為虛誑,譬如水沫,空無有實。汝無有力,無有自在,若人見此,則不受苦。」

此時鳩那羅思惟一切法悉皆無常,當下即證須陀洹果,於是告訴醜人:「另一眼,隨你挑取。」醜人將挑取的另一眼再置於鳩那羅手中,鳩那羅雖失肉眼,卻已證得慧眼。他說:「我於今者,捨此肉眼,慧眼難得,我今已得。王今捨我,我非王子;我今得法,為法王子。今從自在,苦宮殿墮,復登自在,法王宮殿。」

證得須陀洹果的鳩那羅,已然知道是微沙落起多夫人私自下令挑取自己的雙眼,說道:「願王夫人,長受富樂,壽命常存,無有盡滅,由其方便,我得所作。」當鳩那羅的妻子聽說其夫已失雙眼,立刻趕到現場,她看見鳩那羅雙眼失明,眼眶流著鮮血,當下悲慟得昏迷倒地。旁邊的人用水噴灑,使她清醒過來,她悲泣的說:「眼光明可愛,昔見生歡喜;今見其離身,心生大瞋惱。」鳩那羅告訴妻子:「妳不要哭泣,這是我過去造作的惡業,如今正當受報。」復說偈言:「一切世間,以業受身,眾苦為身,汝應當知。一切和合,無不別離,當知此事,不應啼泣。」

後來,鳩那羅與妻子離開德叉尸羅國,往自己的國家行去。夫婦二人從小在富貴中成長,甚至不曾受履地行走的奔勞,哪堪跋涉之累?兩人一路餐風宿露,由於鳩那羅擅長鼓琴,能歌唱奏樂,一路上以此技藝乞食濟命,漸漸行至本國。但他們想進入皇宮時,卻被守門人攔阻,只得離開,住在車馬厩中。後半夜時,鳩那羅鼓琴而歌,唱著:「我眼已失,四諦已見。」又說:「若人有智慧,見十二入等,以智慧為燈,得解脫生死。三有中之苦,悉為自心苦,三有中之過,今應當知之,若欲求勝樂,當思十二入。」

阿育王聽到熟悉的聲音,心裡非常歡喜。他說:「今此說偈,及聞鼓琴,似是我子,鳩那羅聲,若是其至,何不見我?」於是傳喚宮人:「這清妙音聲聽起來像是鳩那羅的聲音,但為什麼歌聲如此悲傷,使我心亂不已;宛如大象失去其子,聽聞子聲,心卻惶惶不安。你去看看是不是鳩那羅回來了,如果是,把他帶來給我看。」宮人奉王命,到車馬厩中一探究竟,只看到雙眼失明、衣衫襤褸之人,辨識不出是鳩那羅王子。於是前去稟白大王,只是一個盲人與其婦住在車馬厩中,並不是鳩那羅。

阿育王聽到宮人所言,懊惱著思惟:「如昔所夢見,鳩那羅失眼,今此盲人者,鳩那羅不疑。汝可更至彼,但將此人來,以思惟子故,其心不安隱。」於是宮人再次到車馬厩,問道:「你的父親是誰?你叫什麼名字?」鳩那羅回答:「父名阿輸柯,增長姓孔雀,一切諸大地,悉為其所領。我是彼王子,名為鳩那羅,姓日法王佛,今為法王子。」

宮人趕緊將鳩那羅夫婦帶領至宮中。當阿育王一見到此刻的鳩那羅,以弊草為衣,歷經風吹日曬,顏容盡改,甚至無法辨認出是昔日的王子,便心生疑惑的問:「你是鳩那羅?」鳩那羅回答:「我是。」阿育王頓時昏厥倒地。旁人見大王如此悲痛,感慨而說:「王見鳩那羅,有面而無眼,以苦惱燒心,從床墮於地。」用水噴灑後,阿育王清醒過來,回到座位上,將鳩那羅環抱於膝上,如兒時一般環抱其頸,啼哭落淚,以手輕拂兒之頭面,憶及昔日容顏而說:「汝端嚴眼,今何所在?失眼因緣,汝今當說。汝今無眼,如空無月,形容改異,誰之所作?汝昔容貌,猶如仙人,誰無慈悲,壞汝眼目?汝於世間,誰為怨讎?我苦惱根,由之而起,汝身妙色,誰之所壞?懊惱心火,今燒我身,譬如霹靂,摧折樹木。懊惱之雷,以破我心,如此因緣,汝今速說。」

鳩那羅答:「王不聞佛言,果報不可脫,乃至辟支佛,亦所不能免,一切諸凡夫,悉由業所造,善惡之業緣,時至必應受。一切諸眾生,自作自受報,我知此緣故,不說壞眼人,此苦我自作,無有他作者。如此眼因緣,不由於人作,一切眾生苦,皆亦復如是,悉由業所作,王當知此事。」

此刻的阿育王被懊惱之火燒心,說道:「汝但說其人,我不生瞋心,汝若不說者,我心亂不安。」阿育王想起曾經答應讓微沙落起多夫人七日為王,知道這一定是微沙落起多所作,於是立刻召喚她來,對她說:「汝今為大惡,云何不陷地?今汝不為法,於我為大過。汝今既為惡,從今捨於汝,猶如行善人,捨不如法利。」

阿育王愈想愈怒不可遏,瞋火燒心,欲懲治微沙落起多:「我於今者,欲出其眼,欲以鐵鋸,以解其身,以斧破身,以刀割舌,以刀截頸,以火燒身,令飲毒藥,以除其命。」鳩那羅聽說父王欲處治微沙落起多,心生慈愍,對國王說:「微沙落起多,所為諸惡業,大王於今者,不應便殺之。一切諸大力,無過於忍辱,世尊之所說,其最為第一。」

比丘們聽聞了鳩那羅王子的遭遇,心生疑問,向大德優波笈多請法問道:「鳩那羅過去世造何惡業,今生受此果報?」大德答:「在久遠世之前,波羅㮈國有一個獵人常到雪山殺鹿。有一次雪山發生雷電霹靂,當時有五百隻鹿因為害怕,躲進了石窟,正好被這個獵人悉數捕獲。獵人心想,若全數皆殺,肉會臭爛;於是心生惡念,先將群鹿挑取雙眼,使牠們不知去路,也不會死,之後慢慢再殺,後來獵人就動手挑去鹿群雙眼。諸位長老比丘們!那位獵人就是現在的鳩那羅,因為過去的惡因,累世常在地獄受苦;等地獄果報受完,才出生於人道,而五百世中又常受挑眼之報,今生已是他最後一世受此果報。」

比丘又問:「又是什麼因緣,使他得以出生於貴族種姓?不但雙眼端嚴,又證得羅漢果位?」大德答:「在久遠的過去,人壽四萬歲時,有佛名迦羅鳩村大出現於世。當如來於一切世間所應度者皆已度盡,未得度者皆已作得度因緣,由於世緣已盡,將入無餘涅槃。當時有一國王名輸頗(譯為莊嚴),為世尊啟建四寶塔。國王去世後,其王弟不信佛,便將寶塔珍寶全數取走,只留下土木殘基。人民看見寶塔被毀壞,心生懊惱、怨憤。」

「當時有一位長者子問大眾:『你們因何事而懊惱?』眾人回答:『世尊之塔,本有四寶,於今全部毀散,所以我們懊惱不已。』於是長者子發心以四寶重新修復寶塔,使比原本的塔更加高廣,殊勝莊嚴;並且造了如來金像,置於塔中。當寶塔重修完工時,長者子至心發願:『迦羅鳩村大為世間導師,願我後世得以遇見大覺世尊為我導師。』比丘當知,那時的長者子即是現在的鳩那羅,由於他發心修復迦羅鳩村大如來塔的善因,今世得以出生於貴族種姓;又因鳩那羅造如來金像,今生得身相端嚴第一的果報;並且隨其所願,今生得遇釋迦牟尼佛之教法,並契悟四諦之理,得證聖果。」(全文完)

典故摘自:《阿育王經.卷第四.鳩那羅因緣第四》

 

省思

面對不如意的境界,若能如理思惟「此苦我自作,無有他作者」,如〈達磨二入四行觀〉所云:「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啟發正向思考,不怨天、不尤人,就能逢苦不憂,放下宿怨,才能心起善念,進而積極從因上努力,修一切善,斷一切惡,開創更光明的未來。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