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賓頭盧埵闍因緣(二)
圖/法心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佛告訴阿難尊者:過去久遠無量阿僧祇劫時,有一位大國王,名叫阿波羅提目佉(漢譯端正之意),他以佛法治理國家,不會欺誑侵占人民的物產。當時他的國家有一位婆羅門,名叫檀膩䩭,家中一貧如洗,糧食不足以餬口,田裡穀稼稍有成熟卻無法收割,於是向他人借牛,便帶著牛到田裡,採收穀物後,就驅趕牛隻歸還主人。趕到牛主人家門口,卻忘記向主人交待一聲,他就逕自回家。牛主人雖看見牛隻,但以為檀膩䩭尚需使用,就沒有將牛隻加以栓住管理,二方都撒手不管,結果就丟失了那頭牛。

後來牛主人就去要牛,檀膩䩭則說:「我已將牛隻還給你」,但牛主人不承認,雙方就互相詆毀謾罵對方。牛主人就捉著檀膩䩭,要去面謁國王主持公道,討回牛隻。他們剛走到外面,遇見王宮養馬官,正巧王馬逃跑,養馬官大叫檀膩䩭:「快替我把馬攔下來,別讓牠跑了。」檀膩䩭順手撿起地上的石頭,丟了出去,當場打斷了馬的腳;於是養馬官捉住檀膩䩭,與牛主人共同要去面見國王討個公道。

當他們走到水邊,正不知渡河之處,碰見一位木匠,用口含著斧頭,他正撩起衣裳要涉水而過,檀膩䩭就問他:「請問什麼地方可搭船渡河?」木匠應聲要回答時,一張開口,斧頭就掉到水裡被水沖走,怎麼找也找不回來,這位木匠也捉住檀膩䩭與眾人一起去面見國王。

檀膩䩭被眾多債主們所催逼,加上又餓又渴,便向路邊的一家酒館要了一些白酒,坐上床座喝了起來,沒想到有一小兒睡在被窩下,就這樣把小兒壓得肚破腸流,小兒的母親於是捉著檀膩䩭不放,對他說:「你太不人道,竟然殺害我無辜的兒子。」並跟著檀膩䩭的債主們一同前往王宮。

眾人走著走著來到一堵牆邊,檀膩䩭心想:「我真是不幸,所有的罪過、橫逆交集,若到了王宮,國王可能會殺了我;我現在逃走,或許還可以逃得一命。」這麼一想,他就往牆邊縱身一跳,沒想到下方正好有一位織布老人走過,他一跳而下竟然就壓到織布老人,老人當場死亡,織布老人的兒子,又把檀膩䩭捉住,並與檀膩䩭的債主們一同前去面見國王。」

眾人又向前行,遇見一隻雉鳥住在一棵大樹上,遙問他:「檀膩䩭!你要去哪裡?」檀膩䩭就把上述的因緣跟雉鳥說了一遍,雉鳥就說:「你到了王宮,請替我問問國王,為什麼我在其他的樹上,鳴叫聲就不動聽,而在這棵樹上,聲音就特別婉轉悅耳。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你如果見到國王,請替我問問看。」

接著,又遇見一條毒蛇,蛇也問他:「檀膩䩭,你要去哪裡?」檀膩䩭就將以上的事情都告訴毒蛇。蛇就說:「你到了王宮,請替我問一下國王,我常常早晨剛出洞穴時,身體柔軟,沒有任何痛苦,可是傍晚要爬回洞穴時,身體就變得粗糙、全身痛楚,塞住洞孔很難前進。」檀膩䩭接受了毒蛇的請託,繼續往前走。

不久,又遇見一位婦人,向他問道:「你要去何處?」檀膩䩭又把以上的事情,都向他說一遍。婦人對他說:「你到了王宮,請替我問國王,不知為何我在夫婿家,就思念我父母家;但是,回到父母家,就思念夫婿家。」檀膩䩭也答應她的請託。

所有的債主,共同圍繞著檀膩䩭,來到了阿波羅提目佉王面前。牛主人首先上前稟告國王:「這個人借了我的牛,我要索回牛隻,他卻不肯還我。」王就問他:「你為何不肯歸還牛隻?」檀膩䩭回答:「我家境貧窮,田裡穀物成熟,他對我有恩,將牛借給我幫忙採收,收割完畢後,我就驅趕牛隻歸還主人,主人也看到了,我雖未開口交待,但我把牛隻趕在他家門口就空手回家了,不知道為何那隻牛竟然失蹤?」王便說:「你們二人都有不對的地方,檀膩䩭未開口交待,你當割截他的舌頭;而你看見牛隻卻不收回管理,應當剜掉你的眼睛。」牛主人一聽就對國王說:「請別管那條牛了,我可不願意被剜己眼睛和割截他的舌頭。」國王就聽許他們二人和解。

接著,養馬官說:「這個人蠻橫無理,折斷我王馬的脚。」提目佉王就問檀膩䩭:「這是王家的馬,你為何擅自折斷王馬的脚?」檀膩䩭跪著回答國王:「牛債主押著我,順著道路走來,養馬官叫喚我,令我欄住王馬,因為王馬狂奔難以駕馭,所以我就隨手撿起一塊石頭丟了過去,沒料到就誤傷折斷了王馬的脚,我並不是故意的。」王就告訴養馬官:「因為是你叫喚他,所以應當割截你的舌頭;而他丟石頭傷了馬,所以應砍斷他的手。」養馬官秉告國王:「我自己賠償馬吧!請不要執行刑罰。」因此二人就和解了。

木匠趕快向前稟告國王:「檀膩䩭害我丟了斧頭。」提目佉王就問檀膩䩭:「你又為何害他丟失斧頭?」檀膩䩭跪著對國王說:「我向他問何處可渡河,他便開口回答我,口中的斧頭就墮入河裡被水沖走,怎麼也找不回來,我實在不是故意的。」王就對木匠說:「因為他叫喚你,以致害你丟掉斧頭,所以應當割截他的舌頭;而拿東西的正當方法,應該用手,你卻用口含著,以致一張口斧頭就墮入水裡,今當打落你的兩顆門牙。」木匠一聽聞國王的懲處,馬上稟告國王:「我寧可丟掉斧頭,請不要執行這樣的懲罰。」於是二人也和解了。

酒館女主人拉著檀膩䩭,請求國王主持公道。提目佉王問他:「你為何平白無故殺害她的小兒呢?」檀膩䩭跪在地上說:「前面幾位債主逼迫我,加上我又飢又渴,就在酒店向要了一些酒,坐在房間床座上喝,沒想到棉被下躺著一個小兒,等我喝完酒,小兒已經命終了,並非我所樂見,懇請國王體察實情寬恕我。」王就對酒館女主人說:「你家裡開店賣酒,客人雜亂眾多,你為什麼把兒子放在床上,而且還蓋上棉被讓人看不見呢?你們二人都有過失。你的兒子既然已經死了,那麼就讓檀膩䩭作你的丈夫,直到你有了兒子,才放他離去。」酒店女主人就向國王叩頭說:「我兒子已經死了,但願聽許我們和解,我不希望這個窮婆羅門作我的丈夫。」於是二人就和解了。

此時,織布老人的兒子向前稟告:「此人狂暴兇殘,踩死我父親。」提目佉王就問檀膩䩭:「你為何踩死他的父親?」答道:「因為眾多債主逼迫,我非常害怕,就翻牆想要逃走,恰巧落在織布老人身上,老人當場暴斃,這確實並非我所樂見的。」王就告訴織布老人的兒子:「你們二人都有不對的地方,你父親已經死了,那就讓檀膩䩭作你的父親。」織布老人的兒子稟白國王:「我父親已死,我終不讓這婆羅門作我的父親。」織布老人的兒子希望國王聽許他們二人和解,國王便答應了。

檀膩䩭一身的官司都了結了,心中充滿歡欣踴躍,所以依然留在提目佉王身旁。這時,有兩個婦人為了爭奪一小兒,來到國王面前,各自爭相說她們才是小兒的母親。王非常聰慧機敏,運用智慧想出一條妙計,告訴這二位母親:「現在只有一個小孩,妳們兩人都想召領他,現在讓你們二人,各拉孩子的一隻手,誰能把孩子拉過去的人,孩子就是她的。」那個不是真正小兒的母親,對小兒無半點憐憫之心,使盡力氣拉扯,一點也不擔心損傷小兒;而真正小兒的生身母親,對小兒慈憫愛護,不忍心拉扯,唯恐傷及小兒。王分別出真假,就對那用力拉扯的婦人說:「小兒確實不是你的孩子,你強拉他人的兒子,一點也不擔心損傷小孩,現在在我面前,老實說出實情來。」這個假母親就向王自首:「我實在是糊塗,妄認他人的兒子。國王您聰慧寬厚聖明!請饒恕我的罪過。」王將小兒歸還生母,然後讓她們回去。接著,又有兩個人為了爭一條白氊,來到王前爭吵不休,提目佉王以其智慧,就像上述的案件作了裁決。

此時,檀膩䩭對提目佉王說:「那些債主們捉我來見您的路途中,我遇到一條毒蛇,慇懃地再三拜託我向國王請教:『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從洞穴出來時,身體柔軟靈巧,但是返回洞口時,卻是苦楚疼痛妨礙我出入,我實在想不透其中的緣故?』」王答道:「是因為毒蛇從洞穴出來時,沒有任何煩惱,心情柔和,身子亦然。毒蛇在外面被飛鳥野獸等,觸撓身子,瞋恚心熾盛,所以身體就變得粗大,因此返回洞穴時,就被洞口所阻,窒礙難以前進。因此,你可以告訴牠:『假如你在洞穴外,能夠保持不起瞋心,猶如你初出洞穴時一樣,就不會再有這樣的苦患了。』」

檀膩䩭又對王說:「我在路上遇見一位婦人,拜託我請問國王:『我在夫婿家,思念父母家;假若在父母家,又十分思念夫婿家,不知這是什麼緣故?』」王答道:「你可以告訴她:『由於你的心地不正,在父母家另有情郎,在夫家時思念父母家的情郎;而當回到父母家與情郎相會感到厭煩時,又思念起夫婿的好,這就是其中的原因。』你告訴她:『你若能制心,改邪歸正、恪守婦道,就不會有此苦患了。』」

檀膩䩭又告訴提目佉王:「我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上,遇見一隻雉鳥,委託我請教國王:『我在其他的樹上,鳴叫聲總是不好聽,但是在這棵樹上,聲音就特別和雅婉轉,不知其中的緣故?』」王答道:「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那棵大樹下有一大鍋金子,所以在這樹上,聲音特別和雅悅耳;而別的大樹下沒有藏著金子,所以住在上面鳴叫聲就不好聽。」

提目佉王對檀膩䩭說:「你的許多過失,我都已幫你解開;你家裡貧窮困苦至極,那棵大樹下一大鍋的金子,應該歸我所有,現在就賜給你用,你可以把它挖出來。」檀膩䩭按照國王的指示,一一向婦人、毒蛇、雉鳥回答,並挖出金子,用來經商置產田業,生活中一切所須,因此無有缺乏,成為一位富人,一輩子快樂無比。

佛告訴阿難:「那時的阿婆羅提目佉王,不是別人,正是我的前身;而婆羅門檀膩䩭就是今日的婆羅門賓頭盧埵闍。我在往昔解除他眾多的苦厄與災難,又送給他珍寶,令他快樂幸福;我今成就佛道,以無盡法藏寶財布施給他,繼續濟拔他的苦難,令其解脫自在。」

尊者阿難及與會大眾,聽聞佛陀所說,皆歡喜奉行。(全文完)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第十一.檀膩羈品第四十六》

 

省思

提目佉王以他的智慧與機智行菩薩道,為檀膩䩭解困,並以他的寬厚聖明,解決小兒的真假母親案件,一一為毒蛇、婦人、雉鳥解疑。不僅如此,當他後來成為世尊、成就佛道時,更發願以無盡法藏寶財布施一切眾生,世尊的大慈悲、大智慧,真正是吾人學習的典範;善用此心,向佛學習清淨的身語意,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利益有情,必能共成佛道,同證菩提。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