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曾为大典尊本缘(一)
图/传旆


 
姓名:

Email:

单位:

心得:

   
 
 
 

过去,有位名为般遮翼的天子,听闻大梵天王宣说佛陀本生因缘,于是来到人间向佛请法,天子辗转向佛叙述所闻:

如来往昔为菩萨之时,聪明而多智。过去久远时,有位国王名为地主,他的第一太子名叫慈悲。地主王有位大臣名叫典尊,典尊的儿子名为焰鬘。而慈悲太子的朋友们,和六位刹利种姓的大臣们也是好朋友。每当地主王要回深宫游戏娱乐,就将国事委付典尊大臣后,才回宫作倡伎乐,享受五欲以自娱。当时,典尊大臣治理国事,都会先询问焰鬘的意见,然后再做决断;若有所处分,也一定会先问过焰鬘。

一日,典尊大臣突然命终往生,地主王听到消息,愍念哀伤地抚胸喟叹:「唉!我是犯了什么过失,以致失去国家栋梁?」慈悲太子心想:「父王因失去典尊而忧苦,我现在应该前往劝谏父王,不要因此而忧苦。因为典尊有个儿子名为焰鬘,聪明睿智超过其父,如今可征召他治理国事。」慈悲太子便立即前往拜见父王,禀告上述之事,国王听闻后随即召来焰鬘:「我现在让你递补你父亲的官位,授予你印信。」焰鬘接受印信后,地主王便回宫内,交付国事给他。

焰鬘善于治理国事,他知道父亲先前所为,也知道如何处理父亲所做不到的事,很快地,焰鬘名声传遍国内,大家都尊称他为「大典尊」。大典尊心想:「如今国王已年迈老朽、余寿不多,让慈悲太子继承王位,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应先前往告诉六位刹利大臣此想法,到时候他们也应当会别封国土,登王位之日,不要忘记昔日的承诺。」

大典尊即前往拜见六位刹利大臣,说道:「各位!如今国王已年迈老朽,余寿不多,让慈悲太子克绍王位,是很自然的事情。你们可前往禀白太子此意:我们与太子是从小的知己,苦乐与共。如今国王衰老朽迈,来日不多,由您继承王位是很自然的事,假如您登位,当分封国土给我们。」六刹利大臣听完大典尊的话,就觐见慈悲太子说出上述之事,太子说:「我若登位,分封国土,除了你们还会封给谁呢?」

不久,地主王忽然驾崩,国中大臣不久便拜太子为王。慈悲王即位后,心想:「我今欲立宰相,应比照先王。」又思惟:「谁能够堪任宰相呢?我当委任大典尊。」慈悲王就告诉大典尊:「我今命你担任宰相,授以印信,你当勤于综理国事。」大典尊听闻慈悲王之教令,即接受印信,每当慈悲王入宫,就将国事交付给他。

此时,大典尊心想:「我现在应前往六刹利大臣之处,问他们仍记得之前的话吗?」随即拜见六刹利大臣说:「你们还记得昔日所言吗?如今太子已登王位,深居王宫,享受五欲以自娱乐,你们可前去问他:大王您现居天位以五欲自娱,是否还记得往昔的承诺?」六刹利大臣听闻后,就觐见慈悲王禀白:「王现居天位,以五欲自娱,您还记得昔日的承诺吗?当分封国土给谁呢?」王答:「我并没有忘记自己曾说过:分封国土,除了你们还有谁呢?」王心想:「此阎浮提地,内广而外狭,谁能划分为七等分?」又思惟:「唯有大典尊能担任此事。」便召见大典尊说:「你负责将此阎浮提地国土划分为七等分。」

大典尊很快就划分好国土,并将国王所统治的城市、村邑、郡国,也都平均划分,六刹利国都得到适当的分配。王于是庆喜地说:「我的心愿终于完成了!」六刹利王也深感庆幸:「我等心愿终于达成,此事能成就,都是大典尊的功劳。」并各自心想:「我的封国初建立,须要宰相辅佐,谁能够堪任呢?应该只有大典尊,即当命其统领国事。」于是,六刹利王各自召唤大典尊:「我国须要宰相,你当为我治理国事。」六国并各授予相印。

大典尊接受六国的相印,六王入宫游戏娱乐时,都将国事交付他,大典尊将七国的政事治理得很好,无不成办。同时,他还帮助国内七位大居士处理事务,又教授七百位梵志讽诵经典,七位国王非常崇敬大典尊;七大居士视他如大王;七百梵志视他如梵天。七国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都想着:「大典尊相一定常与梵天相见,共相言语、起坐共相亲善。」

大典尊默记七王、居士、梵志们的话,心想:「他们都说我常与梵天相见,共相言语、起坐;然我实未见梵天,也不曾与之言语,我不可默然虚受此说。我也曾听诸耆宿说:于夏四月闲居静处,修行四无量心者,梵天会下来人间,与他共相见。」我今发愿修四无量心,使梵天能与我共相见。」于是,他到七王之处禀告:「愿大王治理国事,我将于夏四月修行四无量心。」七王说:「现正是时。」他又告诉七居士:「你们各自勤理事务,我将于夏四月修四无量心。」七居士答:「是的!」又对七百梵志说:「你们当精勤讽诵经典,辗转相教,我将于夏四月修四无量心。」梵志们答:「好!」

于是,大典尊在城东建造一间静室,于夏四月居止此处修四无量心,但是不见梵天到来,心想:「我曾听耆宿们说,在夏四月修四无量心,梵天会下降示现。现今却一片寂然,毫无动静。」正当十五月圆日之时,大典尊走出静室,露地而坐,不久空中便出现大光明,心想:「此异光乍现,难道是梵天要下降的瑞相吗?」

此时,梵天王化为童子,头绑五角髻,来到大典尊上方虚空中端坐,他看见此景便以偈问:「此是何天像?在于虚空中,光照于四方,如大火𧂐燃。」梵天童子偈答:「唯梵世诸天,知我梵童子,其余人谓我,祀祠于大神。」大典尊继而说偈:「今我当谘承,奉诲致恭敬,设种种上味,愿天知我心。」梵天童子言:「典尊汝所修,为欲何志求?今设此供养,当为汝受之。」

梵天童子又告诉他:「假若有任何疑问,请你随意发问,我当为你解说。」当下大典尊心想:「我当问现在事?还是问未来事?」「今世现在事,何须再问?当问未来之事。」便以偈问:「今我问梵童,能决疑无疑,学何住何法,得生于梵天?」梵天童子答:「当舍我人想,独处修慈心,除欲无臭秽,乃得生梵天。」大典尊听此偈后心想:「梵天童子说应除臭秽,我并不暸解其意,应当再问清楚。」故以偈问:「梵偈言臭秽,愿今为我说,谁开世间门,堕恶不生天?」梵天童子答:「欺妄怀嫉妒,习慢增上慢,贪欲瞋恚痴,自恣藏于心。此世间臭秽,今说令汝知,此开世间门,堕恶不生天。」

大典尊听闻此偈,又自念言:「我已明了梵天童子所说臭秽之义,然而在家居士无法得除,我愿舍世出家,剃除须发,披法服以修道!」梵天童子知悉他的心念,以偈道:「汝能有勇猛,此志为胜妙;智者之所为,死必生梵天。」说毕,梵天童子就消失不见。(待续)

典故摘自:《长阿含经.卷第五之三.第一分典尊经第三》

 

省思

大典尊善根具足,一闻梵天童子宣说世间臭秽之义,便决心舍世出家修行。修行人如何远离臭秽?应当要学佛的身、佛的口、佛的心,三业清净——身体不造杀、盗、淫,身业就清净;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口业就清净;心不起贪、瞋、痴,意业就清净。经云:「常行十善,天堂便至。」佛法做一分得一分,因上落实清净三业、勤修十善,生命必能步步光明。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