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施王行施解怨(二)
文/傳福  圖/傳澐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一切施王常行善布施,鄰國人民於是紛紛前來歸順,鄰國大王眼見人民漸失,心生瞋恨而興兵作戰,一切施王為避免戰爭傷害眾生,而躲進深山中。敵國國王占領一切施王的國土後,宣告若有人能找到一切施王,無論是殺害他,或是活捉綁縛,必有重賞。

這時,有位貧窮、孤獨瘦弱的婆羅門,以乞討為生,又遭遇官司訴訟,更困頓無依。聽聞一切施王好行惠施的美名,於是遠從他國而來,想向一切施王乞求自己所需。途中飢渴、疲乏,便在林中休憩,看到四周環境,讚歎地說:「此處寂靜,必定是聖人的住處,也是遠離諸欲的神仙及斷絕飲食、不蓄奴婢、不乘車馬、少欲知足、只食稗子藥草求解脫的人所居住的地方;也是大悲心之人所在之處,也是一切飛鳥、走獸,不恐懼、害怕的安身之所。此處一定是自在天王為已覺察在家過患而捨家修行之人,所變化出清淨安樂的居所。」

一切施王聽聞這一番話,心生歡喜,尋聲找到婆羅門並邀至住處,奉上眾味甘果盛情款待。王問:「大婆羅門!這裡周遭無人居住,是喜歡閑靜修道的人獨住之處,您為何來到此地?」

婆羅門說:「您不應詢問我的事,您是福德清淨之人,已遠離世俗掙脫所有繫縛,就不應再聽世俗爭相奪利之事,如他衝犯我,我必衝犯他;他若搶奪我,我必搶奪他,或人們常遇到喪失錢財,愛別離苦等事。現在您已斷除了世俗的繫縛,住在山林中,如大象自在無礙。」

一切施王說:「您的言語是這麼清淨柔軟,何不就此留下來,與我共住?」

婆羅門說:「我的國家離這兒很遙遠,因為自己福薄,遇到的國王暴虐無道,就像獅子在鹿群中,始終無一念慈悲心。我國的國王對人民無絲毫慈愍心,百姓無論有罪、無罪,皆強索財物。我一向小心謹慎,絲毫未犯國家法令,家人卻被官府蠻橫地關進監牢,向我索金錢五十,並且說:『若能繳納金錢五十,我就赦免你們家人的罪;若不繳交,我就繼續囚禁、鞭打你的家人。』但是我貧窮、困苦,無法在官府的期限內籌措這筆錢。之前,我曾聽說這個國家的一切施王好行惠施,救濟貧困之人從不間斷,就如春夏之樹,華果相續;又如曠野清冷之水,過路口渴之人,可自由飲用;又如無遮大會,所有的眾生皆蒙護念。假使有人,有一千個頭、一頭有千口、一口有千舌、一舌能解說千種義理,縱使這個人想讚歎一切施王所成就的功德,也不能說盡。如今我遭遇國王暴虐,橫加罪名,無依無靠,所以遠來想向一切施王乞求幫助。我心中常想:『我要何時才能到一切施王所住之處,向他乞求所需?若大王憐愍我,必定多少會施與我一些錢財,以保全我家人的性命;若不如此,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一切施王聽到了這段話,內心愁苦煩悶如雷電轟擊般倒地。婆羅門以冷水灑身,王才甦醒。婆羅門問:「大修行人!您是聽聞我所受的苦惱而愁悶嗎?您的心是如此的清淨、慈悲,雖然我遭遇到這些苦難但不愁苦。您為什麼如此的苦惱?」

王回答:「你原本希望去見一切施王,能得到幫助,但是你福薄,王已經不在了,現在你前去必定是見不到了,我因此為你憂愁。」

婆羅門問:「一切施王去了何處?」

王回答:「敵國國王奪去了他的王位,他逃命避居到山林,與禽獸為伴。」

婆羅門聽了頓時憂悶倒地,一切施王以冷水潑灑使婆羅門清醒,然後安慰他:「你先起來坐下休息,不要愁苦。」

婆羅門說:「我的命將無法保全了!原先寄託於一切施王的希望,如今都化為烏有,我起來又能如何?我是必死無疑了!」

一切施王當下起大慈悲心,心想:「可憐的婆羅門事與願違,如同飢餓羸弱的餓鬼一般,遠遠望見清水,到達後卻無法獲取,頓時絕望而倒地。」於是告訴婆羅門:「婆羅門!你先起來坐下,一切施王就是我。你原本想要見我,如今得見,何需愁苦?」

婆羅門聽聞,立刻問王:「您現在善言安慰,是可以給我錢財嗎!」

王回答:「我已經無身無分文,但有一個方法,可以使你得到大筆的珍寶。」

婆羅門急問:「是什麼方法?」

王回答:「聽說敵國國王已宣告天下:『若有人能捉拿一切施王,不論是死是活,我將重賞,滿足他所提出的條件。』我從過去以來,未曾教人行惡,所以不能叫你斬下我的頭,但可以將我綁縛送給敵國國王,因為我除了這個身體以外,也沒有任何錢財,不過可以用我的身體換取財物,救你家人的生命。婆羅門!我現在能獲得大利益,以無常、不堅牢的色身換取堅固的法身。婆羅門你想想,如果我在此命終,屍身棄置於曠野,與草木沒有什麼不同,雖然有禽獸來噉食,對我又有什麼益處?現在能用這個有如坌土之身,換得珍貴的寶物錢財,我又何需悋惜?」

婆羅門聽完這一席肺腑之言,感動涕泣地說:「哪裡有這樣的道理?您是無上調御師、眾生的父母,是眾生的大歸依處,能滅除一切眾生的怖畏,善行廣大不求回報,對眾生常生憐愍,能在黑暗的世間作大火炬。我怎麼可以壞滅正法,將您綁縛送交敵國國王呢?即使以您換得黃金財寶,我又如何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若是接受這種錢財,我的雙手必將斷掉落地,如同有人為了維持生命,卻食父母的肉,此人雖得以活命,但與強盜為求自活而侵人害命,有何差異?假使繫縛您送給敵國國王,雖然能得到許多財寶來贖回我的家人,但這不是我願意做的事。」

王答:「聽到你的這一番話,我已經心滿意足了!換作是你,相信也會和我一樣心生憐愍。這樣吧!我綑綁自己,跟隨你後面一起去見敵國國王。如此一來,你既無過失,我也可以濟度眾生以得福。」

婆羅門說:「恭敬不如從命,就依照您的意思去做。」(待續)

典故摘自《菩薩本緣經.一切施品第二》

 

省思

菩薩恆思利他,「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如一切施王了知色身不常久,終將化為塵土,故能行難行之行,自縛己身施與婆羅門換取重金,以贖回婆羅門家人的性命。我們常應修習無常觀,了達「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把握這無常、變化的色身,藉假修真,廣行自利利他的菩薩道,為圓滿佛道而努力。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