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本期主題:改過必生智慧







經云:「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修行當反省檢討、知過改過,不僅增長智慧,
更能步步提升、由凡轉聖,邁向光明人生。


智慧之照 反求諸己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三年級 星堅法師


  過去法會動員時,當他人聽不懂或弄錯執行的事情時,自己的反應都是「這麼單純的事,怎麼會變成這樣?」「單位為何都不願意配合?」習慣反射性地認為是對方的問題,對方應該如何如何……。然而細細觀察,對方跟他人合作卻沒有這樣的問題,於是反觀自己是不是在表達溝通上、心念上出了什麼問題?

願斷惡改往修來

  自己開始學習從旁觀察、向人請教後,才反省到溝通往往要先從了解對方開始,而不是一味地拋出資訊,陳述自己的需求。若不嘗試理解、協助他人,不但事情不能圓滿,更容易造成對立、誤會。漸漸地,自己學會多一些體諒與耐心,雖然多辛苦一點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卻也更圓滿,不但事情如期完成,氣氛也更為和諧與安定。調整心念後,自然改善許多做人做事上的難題。

  往往我們都只挑剔他人的小過失,卻很少覺察自己的錯誤。《佛遺教經》云:「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人有智慧之照,雖是肉眼,而是明見人也。」古德也講:「過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聖。」智慧不是他人賜予的,依著正知見修善斷惡、轉染成淨,在一次一次的逼迫、苦惱當中,不斷練習回光返照、反省檢討。在學院學習的過程,縱使每日生活單純、規律,也總會遇到許多糾結、不順遂的困境。從早晚課誦、佛學課程、靜坐當中,檢討是哪些煩惱在障礙自己?再加以反省改進。

  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八正道」就是很好審視自己修行的法門。當自己因不耐煩而抱怨時,無論如何都要在口業上堅持正語;當自己在發心中起種種計較時,提醒自己不於事上起分別,方是正精進。將聽聞的教理作為文字般若,於煩惱中返觀、審視自心,反省檢討的當下,才能真正看清心中的惡法。經云:「自省其身,是為智本。」一念知非之心便能顯發本具的清淨智慧,不再走過去受苦的冤枉路,從而發起誓願斷惡、誓願修善、改往修來的願心。

心光明功德法聚

  開山祖師開示:「修行要時時刻刻檢討反省自己,不怕現在起了惡念,只怕沒有覺察、覺照的心;覺察到起了惡念,馬上把它化掉,這就是修行。」亦如孔子所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知過不是丟臉、難堪、深怕他人知道,而是學習孔子樂聞己過的精神,告訴自己:「很幸運地找到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地方。」時時反省,真誠面對自身的不圓滿,懇切地懺悔、改正所造的過失。提起知錯、反省的那一念智慧心、覺照心,心當中就是一片光明,也是修行真正的意義。

  無論何時何地,都讓內心時時保有清明、覺照的心,具足信心、耐心堅持下去。《格言聯璧》云:「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長久練習過後,便會發現每少一個缺點,面對相同境界時心中也多一分清明的觀照智慧。從而體認到,過去不如意的境界不過就是心中的我執、不甘所招感。現在事事反求諸己,不但不見他人過失,更以平等、慈悲時時利益一切眾生。智慧增長的同時,功德善法也自然隨之成就。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