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本期主題:自心是佛莫遠求







古德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諸佛,證此心佛。」
佛性人人本具,不必向外馳求。
無所求、無所住,清淨心就是佛。
觸物起照,心不染塵,即契佛心,得大自在。


山水空流山自閒

文/見聰法師


  《六祖壇經》云:「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迷與悟只在一念之間,煩惱與菩提也是一體兩面,成凡成聖都在這念心。心向外攀緣、奔騰馳求時是眾生;時時觸物起照,以始覺之智照本覺之理,即是成佛作主的自性佛。所以不須向外尋求,向內觀照才是由凡轉聖的關鍵。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修行是在生活中處處練習覺察覺照、轉化煩惱,將惡念轉為善念,再將善念銷歸自性,讓自性光明常顯、常照。因為眾生在迷,雖然知道佛性本具,但必須透過修行向內檢討反省,化除累劫的習氣煩惱,才能讓本具佛性彰顯,使心淨、心定、心安,當心中一片光明,身心自在,自然與道相應。

  生活中如何讓自己遠離憂苦,使身心自在?例如被人指導自己的不足時,因為在意面子,心情不好受,想用話語反擊之際,覺察到無明火因我執而起,趕緊收攝心念、照住煩惱,將我析空,既知無我又何來能惱怒之人?念頭一轉,原來滿腔怒火漸漸熄滅,開始虛心接受指導及意見,是自己的問題就改正,過後也不再緣慮剛才的聲塵及境界,才不會又落入我執的妄想中。

  當自己清楚感受過情緒的轉化只在轉瞬之間,煩惱與菩提只有一念之差,就知道除了遇事反省檢討、改正之外,也要努力在靜坐中培養定力、觀行力以增強覺性;覺性提高,觸物起照的速度就會提高,如此就能在迷時快速拉回正念,安住這念心。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不管是山花落盡的生滅變異,還是山水空流的動靜閒忙,境緣的好醜及境界的動靜都不影響這念清淨心常在。如何讓久被塵勞封鎖的自性明珠脫落煩惱污泥,讓自性之光時時展現?就看自己願不願意日常在這念心下工夫。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