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本期主题:三界虚妄 但是一心作







《大乘起信论》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一念不觉,根尘识起;六道纷然,轮回不休。
若能随时收摄,安住于无为,当下即是净土,即得解脱。


凡圣由心

文/星焕法师


非关外境 净秽由心

  过去有一位妙峰福登禅师,有一次在行脚参方途中住进一间旅舍。半夜因高烧口渴,摸黑到厨房找水喝。在一片漆黑中好不容易找到一盆水,就赶快喝下,觉得很甘甜、很好喝,喝完就回去睡觉了。隔天早上起来,又想起昨晚喝的甘美的水,想要再喝,来到厨房一看,竟是一盆又脏又臭的洗澡水,马上就发吐。在这当下,禅师突然悟到一切法唯心的道理,说了一个偈子:「饮之甚甘,视之甚秽,净秽由心,非关外物。」

  佛法中告诉我们「心生万法」的道理,由此可见心为一切法的根本。而一切凡圣因为心的执着、分别、迷悟不同,又可分为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此为四圣法界;天、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此为六凡法界。不论是哪一个法界,都不离开这一念心,端看自己的心如何作用。起了善念,就住在良善的法界;起了恶念,就入到三涂法界。因此,想要转凡成圣,转迷为悟,就应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

  《宗镜录》云:「如人见有粪秽处,傍生见为净妙饮食;于人所见净妙饮食,诸天见为臭秽不净。故知随福见异,垢净唯心,业自差殊,食无粗细。」《大乘起信论》亦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以佛法而言,一切法如是,本无好坏的差别,但众生在境界之中有好坏、美丑的妄念,实是自己的心从中又生起分别执着。修行学佛、禅修,目的就是在转化自己的心念,使心中充满正向光明,和圣者的法界相应。但在生活之中,究竟应如何落实?

善念成片 入佛法界

  举例而言,看见了半杯水,悲观的人会想:「只剩下半杯水。」而乐观的人会想:「太好了!还有半杯水。」心念不同,随之造就不同的法界。有一次在饮食间,看见水槽上布满了水渍,心生烦恼,于是向身边的同学抱怨道:「怎么每次用完都不随手擦干净!」结果,只见同学二话不说,拿起抹布将水槽擦得干干净净。当下返照到,自己出口埋怨的话语、不满的心念,并没有让事情改善,而且让自己住在瞋心的修罗法界中,相续不断;而同学的示现,让自己看见了即做即了,无有多余念头的清净自在,则成就清净的法界。自己心生惭愧,发愿以后都要如是行。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这一念本具的清净心,众生皆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却也因为烦恼净化程度的不同,而有四圣六凡的差别。现在知道了一切法唯心造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期勉自己应时时起善念,依四正勤用功,使善念成片,念念都是善念,念念归自心,最终入佛法界。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