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本期主题:三界虚妄 但是一心作







《大乘起信论》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一念不觉,根尘识起;六道纷然,轮回不休。
若能随时收摄,安住于无为,当下即是净土,即得解脱。


万法唯心造──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古德云: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此法界,就是指这念心。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是心之「用」,做到一念不生,返本还源,一切法就归于心之「体」;只要站得住、站得长,十方世界都在这念心当中。这念心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众生,起了邪见就成了魔;心中起贪瞋痴、造杀盗淫、做了种种恶业,就从佛法界、净土法界,变成地狱、饿鬼、畜生的法界,所以这念心很重要,十法界都不离这念心。

  唯识讲「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心的作用,以根尘识来分析,六根、六尘、六识,加起来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要转化这个世界成净土,必须先契悟自己的觉性,契悟自己的觉性之后,透过修行保任,心就渐渐清净。心清净则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则六尘清净,六尘清净则六识清净;六识都清净了,十八界就清净;十八界清净,整个佛土就清净。所谓「一法界显,九法界隐」,一法界即是指一真法界,这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一念不生,安住在一真法界,其余九个法界统统都转过来了,十方世界、天堂、净土、佛、魔……全都不存在了、全都归还这念菩提妙明真心,悟了一真法界,就入了佛法界。

思惟修转凡成圣

  要如何转凡成圣,开显一真法界?佛法讲「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思惟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门、成就道业。思惟就是思量、想念,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念心,看看我们这念心思惟什么,就从这个思惟的方向,契入相应的法界。社会上一般人,日常行住坐卧,心中想的都是名利财色,起贪瞋痴、造杀盗淫,想着怎样去算计别人、巧取豪夺……这也是思惟,心中思惟这些恶法,相应的频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的法界。

  佛法讲:「刹那率尔心,堕境第一念。」这念心实在是非常微妙,心中起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法界。每个人要从自己心当中去体悟,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属于哪一个法界?假使起了一个贪吃的念头,心理影响生理,口水立刻就流出来了,我们的形象就改变了,马上现出饿鬼相,就堕入饿鬼法界。这念心如果想到三皈、五戒,心安住在五戒上,就属于人道的法界。进一步思惟人道苦乐参半,就算大富大贵,福报享完了还是会堕落,应该要进修十善;这念心思惟十善,就是一把打开天道法界的钥匙,马上就超越人道了。

  进一步思惟,在天上虽然可以享天福,但福报享尽还是会堕落、还是不究竟,于是希望能超凡入圣,解脱生死。要超凡入圣、离开三界,就要修四谛、十二因缘,这是声闻、缘觉的法界。进一步想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要行菩萨道,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思惟六波罗蜜的道理,就是菩萨法界。

  修行就要在这念心上来修,一下无法契入真如法界,可以先由思惟来契入,思惟是一种修行的方便;最后修而无修、念而无念,归于无思无念、寂然不动、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心之体,这就是真如法界。

契一心能所俱泯

  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时时思惟: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之理,生活中,六根对六尘要知道触物起照,六根对六尘,面对外面的境界,时时刻刻反省检讨,这个觉性有没有随着外面的境界跑掉了?假使心跑掉了,道就不在了。明白这个道理,生活中要提起觉性,触物起照,例如知道贪吃不好,一起贪念,马上就觉照:「我现在是修行人,怎么可以贪吃?」发了一个大惭愧心,一下就不贪吃了。最后惭愧心也了不可得,安住在无思无虑这念心当中,这样就能入到平等法界、真如法界。所谓「见境不生贪爱,于理不生分别,不于理中生分别,是故其中最吉祥」。「见境不生贪爱」,六根对六尘时,不起贪心、不起爱心、不起瞋心,不取不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无上道。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契入「真如法界」,当中没有美丑、善恶、明暗、内外、中间,能所俱泯,所以「无他无自」,这就是一个绝对的境界。能所俱泯,归于实相,归于不可思、不可议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寂然不动,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就是如来的境界。

  所以佛真正是大慈大悲,告诉我们这些道理,依着这些道理来思惟、返照,我们这一生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契悟这念心,入到真如平等法界,就能究竟解脱。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