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本期主题:众志成城,功成始于无我







古德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世间万法,皆须众缘和合方能成办。
了达此理,以无我为基,集众人之力广行众善,
功成不居,心无所着,则能于菩萨利生事业中,成就真实功德。


慈悲利他 功成无我

文/普同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箴


  在中台道场学佛多年,弟子深深觉得一场法会的圆满,确实需要各种因缘和合方能成就。譬如主法法师的慈悲带领、维那悦众法师的领众唱诵、启建功德主的恭敬虔诚、与会大众的欢喜参与、佛事仪轨的如仪庄严、法会时间的充分掌握、供品素斋的周全准备、各项执事的发心协助等等,需要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和合一心。从重重无尽的因缘当中,体悟到没有一个法是恒常、独立的存在,一切相依相待。每个生命个体,对其他个体、生存环境都有高度依存性,修行、成长又何尝不是需要众生相依相待、彼此互助合作方能成就?每每思惟至此,便觉得身为佛弟子更应怀着慈悲感恩、利他无我之心。

  同样一件事,由不同的人集结合作时,便会产生不同组合。随着诸多因缘变化,佛弟子必须学习运用智慧善观因缘,适时调整自己的心念,凡事以大众的利益为优先考量,处处为众生、为道场着想;若一味坚持自己既有的做法及习惯,不懂得随顺因缘,就容易产生「我执」,造成人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尤其当我们误认一切万法为实有时,便会在虚妄中分别执取,陷入无明烦恼,障蔽真如自性。

  记得弟子初领学员长执事时,有位学员初到精舍便百般挑剔,从禅堂的冷气、开水的温度、回山住宿的安排、乃至领队的服务等,举凡精舍的一切无一不在评论之列。弟子的心情当然也会随着学员的眼神话语而起伏,诸多心念应运而生,所幸这时想起了老和尚的开示,就会问自己:「起烦恼了吗?起烦恼的是谁?」知道烦恼,不随烦恼,就是菩提;若能了达一切法缘起性空,安心不动,所有外境都是在成就自己。如果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分别,就不能称为菩萨。这些年在禅修班发心,真正感悟大乘菩萨「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人生态度,佛弟子应该效法诸佛菩萨无相无我、慈悲利他的精神待人处事,放下我执,无私利他,如《梵网经》所云:「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在学习菩萨行的过程中能善用缘起、不住缘起,就不易产生冲突纠纷,方能在菩提道上永不退转。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