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本期主題:逆境是良師







古德云:「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韝者。」
凡愚以逆境為苦,怨天尤人;智者以逆境為師,磨鍊心性。
行者於千萬境界中,動心忍性,隨處作主,
必能成就解脫,圓成定慧。


藉境驗心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星華法師


  人一生的境遇,大致上不外順境和逆境。而修行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外在的環境、內在的心境,也不外順境和逆境。何謂逆境?逆者違逆,不順心、不如意;故所面對不順心、不如意的境界,是為逆境;反之,若所面對為順心如意之境,則為順境。

  由此來看,所謂順境、逆境,大約就是順心、逆心而已。因此,順與逆大抵就是對「心」來說的。一般人總希望事事順利、順境常在,然則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何轉變逆境,甚至可以平平順順度過?此時,如何用「心」便是關鍵了。

藉境驗心 助道因緣

  所謂「藉境驗心」,即是藉由當下所面對的境界,返照、檢驗自己的心念,覺察、覺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心始終能保持平和,在逆境中不起瞋恚,在順境中不起貪心、慢心。若能如此藉境驗心,不論順逆境,皆是幫助自己成長的因緣。

  在學院的梵唄課程,往往這堂課新教的進度,下堂課就要驗收,因此同學們就會抓緊時間一起練習。這樣一步到位的教與學很有效率,而這樣的效率,即是來自於創造適度逼迫、違逆的環境,使得同學們提高警覺,清楚明白自己目前的狀態,因而主動抓緊時間,加緊練習,轉壓力為動力、精進力。

  逆境,有時是自己陷入自己的妄想中,像滾雪球愈滾愈大而不自知,並且還責怪、怨怒外境的不平。若面對逆境,能反觀自照,覺察心中所起的煩惱,常會發現原來是自己心量狹小,或是我執深重,過於自我保護、為自己著想,而把外境當作真實了!俗話說:「人家說了你一句,你就在心裡重演了九百九十九句」,千百萬的敵人,也不過是自己心境的一再攀緣造作而已。《華嚴經》云:「一切唯心造」,若能如此深信而依理思惟,則無論聽聞稱譏毀譽、面對利衰苦樂,就知道心不要住著在外境上,反而能立刻反觀自己起了什麼心念,是善念是惡念,藉此進一步斷惡修善,向上提升。

  禪宗西天十祖脇尊者,年近八十方出家,受人嘲笑老朽,在僧團除了吃粥飯,能做什麼?然而,脇尊者不畏言語輕蔑、冷嘲熱諷之逆境,反而更發誓願:若不通達三藏、成道具足六通,則不臥床蓆。經數年苦行,精進用功,終能證果。脇尊者化逆境為動力,不僅不因他人嘲諷而自哀、退卻,更能堅定修行,發心勇猛,翻轉逆境為精進成道之因緣。

大轉逆境 度眾無量

  面對境界,《四十二章經》云:「譬如一人與萬人戰」,一人是誰?是這念能觀之心;萬人是誰?是自心所生之境。所謂正觀敵色,敵人又在哪裡?還是自己心的造作。所謂「非關外境,一切唯心」,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障礙,還是自心所創造、識心所變現的虛妄幻境。菩提道上,度塵沙眾,更需如是驗心,如是起慈悲心。

  昔日忍辱仙人面對歌利王的節節支解,非但沒有瞋恚,更起大悲心,誓願成佛時,第一個度歌利王,悲心廣大,大轉逆境。行菩薩道,不僅要藉境驗心,覺察覺照轉化自己心念,更能憫念、包容眾生煩惱,進一步發願度化,悲智雙運,日久功深,定能成就無上菩提,度化無量眾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