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禅门探微









白云守端禅师

文╱编辑部  图╱传宁

  五祖法演禅师,北宋僧,绵州巴西(四川绵阳)人,俗姓邓。三十五岁时出家受具足戒,曾习《百法》、《唯识》二论,后往诸方参学十余年,于白云守端禅师座下廓然彻悟,得守端禅师印可,承嗣其法。曾住持舒州(安徽)四面山、太平山,后还白云山海会寺,晚年住持蕲州(湖北)五祖山东禅寺,应世四十余年,大弘杨岐宗风,世称「五祖法演」。嗣法弟子二十二人,以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佛眼清远最为著名,有「法演下三佛」之称。

宗门根器 嗣法白云

  师出家后,先至成都习《百法》、《唯识》二论。一日,闻唯识有言,菩萨入见道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曾有天竺外道针对这个说法提出问难:「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当时比丘僧团未能应答,遂遭到外道羞辱、贬损,勒令寺院不得鸣钟击鼓、僧众反披袈裟;直到玄奘法师西行至天竺时,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提出有力辩驳,方才平息这场风波。师听闻此事,心中思惟:「冷暖则可知矣,作么生是自知底事?」便问讲主:「不知自知之理如何?」讲主并未直接回答,但劝师言:「汝欲明此,当往南方扣传佛心宗者。」师于是启程游方参学,一路上凡遇长老尊宿,皆以此事请问,但心中的疑惑始终未能得到解答。

  其后,师参谒圆照宗本禅师,受宗本禅师点拨,于古今大德开悟因缘及公案法语多能契会,唯于一则公案未能领解:「僧问兴化存奖禅师:『四方八面来时如何?』兴化禅师答:『打中间底。』僧作礼。兴化禅师又云:『我昨日赴个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避得过。』」师曾向宗本禅师请问其中意旨,宗本禅师言:「此是临济下因缘,须是问他家儿孙始得。」

  师于是往参浮山法远禅师,并以前述公案请益。法远禅师言:「我有个譬喻说似你。你一似个三家村里卖柴汉子,把个匾担向十字街头,立地问人:『中书堂今日商量甚么事?』」师闻此语,暗自揣度:「若如此,大故未在。」一日,法远禅师对师说:「吾老矣,恐虚度子光阴。可往依白云,此老虽后生,吾未识面,但见其颂临济三顿棒话,有过人处,必能了子大事。」师闻语,不禁潸然泪下,向法远禅师顶礼辞别,转往白云守端禅师处参究。

  师至守端禅师门下,便向禅师请问:「僧问南泉:『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守端禅师大声呵叱,师于当下有所领悟,即献投机偈以明见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守端禅师闻偈,对师特加印可,令师掌理寺中舂磨米麦之事。

  一日,有僧见石磨转动,指石磨问师:「此神通耶?法尔耶?」师提起衣摆绕石磨一匝,僧人无言以对。不久,守端禅师来至磨院,对师言:「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师闻语,不觉愕然惊疑,思惟道:「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经数日参究,忽然省悟,万缘俱息,洞然昭彻,从前所珍惜、宝爱的种种见解、境界一时放下,叹言:「元来恁么地!」师既明悟心地,便立即前去见守端禅师,守端禅师见师前来,为师手舞足蹈,师则一笑而已。日后师提及此事时,自言:「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

  一日,守端禅师问大众:「古人道:如镜铸像,像成后,镜在甚么处?」众人所答皆不契理。守端禅师以此语问师,师向前躬身问讯言:「也不较多。」守端禅师首肯而笑曰:「须是道者始得。」于是命师分座接众。师遂出世弘法,初住舒州四面山,次迁太平山,后还白云山海会寺,晚年住蕲州五祖山东禅寺,前后开法四十余年,大弘杨岐宗风。

应机说法 理妙彻源

  师接引学人,随机问答,常借日用寻常之事举扬宗乘,点拨学人,启发大众于言下参究契会。

  师曾展手问僧:「如何唤作手?」又曾问僧:「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

  一日上堂,师云:「山僧昨日入城,见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或见端严奇特、或见丑陋不堪,动转行坐、青黄赤白,一一见了。仔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乃问:『长史高姓?』他道:『老和尚看便了,问甚么姓?』大众!山僧被他一问,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还有人为山僧道得么?昨日那里落节,今日这里拔本。」

  师曾以譬喻开示学人,参禅须返照自心、直下承担,莫向外寻觅:「如人睡着,将一点粪着在鼻端上,初不觉知。及至起来,或闻臭气,嗅褊衫,谓是褊衫臭,遂脱却褊衫,拈得物来,一切皆臭,不知道臭在他鼻上。忽有智人向伊道:『不干别物事。』刚自不信,智人云:『你但将手向鼻上揩看。』则是不肯;若肯揩一揩,方知早较些子,遂以水洗去之,全无臭气,若嗅一切物,元来皆无臭气。参禅亦然,不肯自休歇向己看,者下寻会解,那下寻会解,觅道理,做计较,皆总不是。若肯回光就己看之,无所不了。」

  师亦常举古德公案,为学人指示契悟之入处。一日小参,师举德山禅师公案开示大众:「德山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众中举者甚多,会者不少。且道向甚处见德山?有不顾性命者,试出来道看。若无,山僧为大众与德山老人相见去也,待德山道:『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但向伊道:『某甲话也不问,棒也不吃。』你道还契他德山老人么?到这里,须是个汉始得。况某甲十有余年,海上参寻,见数人尊宿,自为了当。及到浮山会里,直是开口不得。后到白云门下,咬破一个铁酸豏(注1),直得百味具足。」

师严道尊 徒贤超迈

  师座下诸弟子中,以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佛眼清远最为著名,时称「三佛」。一夕,三人侍师于亭上夜话,归返时灯火已熄。师于黑暗中言:「各人下一转语。」佛鉴曰:「彩凤舞丹霄。」佛眼曰:「铁蛇横古路。」佛果曰:「看脚下。」师言:「灭吾宗者,乃克勤尔。(注2)」

  师机锋迅捷,辩才无碍,对于丛林盛衰、选贤育才亦十分重视,训导门下弟子甚严。《禅林宝训》记载,师自白云山迁往蕲州五祖山后,佛鉴、佛眼曾一同前往探望。师集合寺中长老及执事,并备茶汤果品,与二人夜坐叙谈。当时佛鉴任舒州太平山住持,师问:「今年舒州那边的庄稼成熟了吗?」佛鉴答:「成熟了。」又问:「太平那边的庄稼成熟了吗?」答言:「成熟了。」再问:「各田庄收成的稻子共有多少?」佛鉴正筹量思虑,师即正色厉声说道:「你身为一寺之主,事无巨细,都要清楚明白,了然于心。常住每年收成多少粮食,攸关全寺大众,这么重要的事情你都不清楚,其他琐细之事可想而知。山门执事应当知因识果,你能做到像师翁杨岐方会禅师,在石霜楚圆禅师座下任监院那样严谨吗?你难道没有想到常住物重如山吗?」时人耿龙学曾在与高庵禅师的书信中提及此事,嘉叹言:「古人云,师严然后所学之道尊。故东山门下子孙多贤德而超迈者,诚源远而流长也。」

  徽宗崇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师上堂辞众言:「赵州和尚有末后句,你作么生会?试出来道看。若会得去,不妨自在快活;如或未然,这好事作么说?」良久,师言:「说即说了,也只是诸人不知。要会么?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珍重。」当时寺中正有兴筑工程进行,师亲往巡视,并言:「汝等勉力,吾不复来矣。」言讫即归方丈室,剃发沐浴;当天夜里,山林崩摧,巨石陨落,四十里内的山谷回荡震天巨响,次日清晨,师于室中安详而寂。师世寿八十余,阇维(荼毗)舍利如雨,门下弟子为师起塔于东山之南。有《法演禅师语录》行世。

注释:
1.铁酸豏:铁制之馒头,比喻难解难透之关。
2.此语实寓有赞许、付嘱之意。明代破山海明禅师有颂云:「三佛之中一佛强,灭吾宗者乃承当。西来祖意庭前柏,影逐金鸡啼过墙。」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