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本期主題:慎言養德 人所敬信







古德云:「學道之士,凡有所欲言,當籌之於心,
揆之於理,離諸諂曲,質直無偽。」
行者莊敬自覺,言寡尤,行寡悔,令人如沐春風。
但淨口業,自植厚德,遠離顛倒,直契無為。


善護於口 逆勢而轉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翱法師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著全人類,大自然極端氣候的反撲更是令全球各國束手無策,於是人們便開始思惟──「我們是否做錯了什麼?我們該改變什麼?」佛法中告訴我們,一切的惑、業、苦皆來自於心中的貪、瞋、癡三毒,若欲逆轉現況,必須從淨化自己的身、口、意開始做起。其中,遠離口業四過也是我們實踐防非止惡重要的一環。

  現今網路發展日新月異,科技令人人皆可不受時間、空間、年齡限制,迅速以手機、電腦與人溝通往來,人人皆能輕而易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與意見,是故也增加了造作口業的因緣。在口四過──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中,尤以「綺語」更是現代人容易忽視,甚至習以為常的普遍現象,那麼我們該如何淨化綺語的口業呢?

清淨口業淨土現

  首先,應當了解何謂「綺語」?「綺」,有華麗、奇異、美麗的意思;《沙彌律儀要略增註》中云:「謂其裝飾虛浮不實言語,如織錦綺,以眩人心目。」更深一層的意涵則是非時而說,雖是真實之語,亦是綺語。為什麼現代人容易犯綺語的口業過失呢?因為不論在五光十色的各式廣告、娛樂型態中,從報章、網路中,總能見到標題聳動的文字,這是由於感官不斷地被刺激,導致過於平凡的文字難以吸引大眾的目光。從佛法角度來看,小至與人開玩笑、嘲諷,乃至書寫文章、網路留言、流行音樂歌詞等等,凡是能引發人之愛欲,改人之常性,令人喪失正念、心志者,皆是綺語,而世人正每日不斷地造作這些綺語的口業而不自知。

  那麼,修行不綺語的功德是什麼?《大方等大集經》中,佛告訴大眾,若能休息綺語,有十種功德:「一者天人愛敬;二者明人隨喜;三者常樂實事;四者不為明人所嫌,共住不離;五者聞言能領;六者常得尊重愛敬;七者常得愛樂阿蘭若處;八者愛樂賢聖默然;九者遠離惡人,親近賢聖;十者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若能以此休息綺語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彼人得菩提時,於彼國土,端正眾生來生其國,強記不忘,樂住離欲。」不綺語既有如此殊勝之功德果報,是故應發願善自守護清淨口業,不說綺語、不做損人損己墮落三塗之行。

以言興邦利有情

  要如何修行不綺語呢?第一,要說如實語。子曰:「辭,達而已矣。」所說的話、表達的文字如實傳達意涵即可,不刻意以豐富、華麗的修飾技巧來表達。第二,要知時節因緣而說。《論語‧鄉黨第十》中記錄了孔子在不同的時節因緣、處所,展現了不同的言貌──「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孔子在私下與人相處時,能夠溫和恭敬,如不擅言談。在朝廷上或祖先廟堂威重之處,則說話清明流暢,並且保持著謹慎言行之心。若人能於口業不犯過失,則身、意二業亦必定能漸漸清淨無過,進而能以一言興邦,利益眾人,此更是積極的行持清淨口業。

  若人能持守清淨口業,不隨世間以倒為正之說話、用詞方式;不恣意於網路附和不淨的思想言語;守護三業,以實語、淨語、正語處世待人,淨化周圍的人、事,就能於無形中化解災難,而成就利益現世、後世眾生之功德,為自己開啟樂住離欲的淨土之門。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