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本期主题:慎言养德 人所敬信







古德云:「学道之士,凡有所欲言,当筹之于心,
揆之于理,离诸谄曲,质直无伪。」
行者庄敬自觉,言寡尤,行寡悔,令人如沐春风。
但净口业,自植厚德,远离颠倒,直契无为。


实语为因最胜业──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禅者,佛之心」,我们学佛,要向佛的身、口、意三方面来学习。以口而言,要学佛的口业无失,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这是从消极面来说;进一步要能弘扬佛法,劝善规过,这是就积极面来说。

离口四过修正语

  要想达到口业没有过失,就必须戒除四种口过。第一,不恶口。讲出来的话很粗鲁,让人听了起烦恼,这就是恶口;不仅是对人,对物也是一样,例如下了好多天的大雨,便不断抱怨、骂风骂雨,这也是恶口。天灾是由于众生的贪瞋痴三毒所招感,每个人都没有贪瞋痴三毒,外面的天灾也就没有了,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不知道检讨反省,遇到刮风雷雨、烈日骄阳,乃至于寒暑气候恶劣,马上就怨声载道,这都属于恶口。

  第二,不两舌。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和合,就是两舌语、离间语。例如对张三说李四不好,对李四说张三不好,从中挑拨是非,自己幸灾乐祸、看笑话,都属于两舌。

  第三,不妄言。看到说没有看见,没看到却说看见了,说谎骗人、讲虚妄不实的话,就是妄言。还有一种是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没有开悟说自己开悟了、没有得到禅定说自己已经得到大禅定了……乱吹乱擂,这就是大妄语。犯了大妄语,就要堕入恶道受苦,所以我们要说正语,千万不可以说大妄语。

  第四,不绮语。所谓绮语,就是花言巧语,华而不实、没有意义的言论。讲话诲淫诲盗、言词轻浮,例如说黄色笑话,令人打妄想,这些都是绮语戏论。

  口业要清净,就必须做到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讲话要实实在在、要正。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平时讲风凉话、俏皮话习惯了,一不注意就讲出来,败了事还不知道,种了恶口的因就要受恶报。修行就是要改变自己的习气,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所以要经常检讨反省,我们所讲的话有没有过失,三思而后行。

清净梵音摄众生

  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过去在因地修行福慧所得的果报。真正做到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所感得的果德其中之一为「梵音相」,音声清净远闻。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宣说佛法时,不论什么人都能够了解、契悟,不仅台湾人听得懂,日本人、美国人也听得懂,甚至畜生、饿鬼、地狱道众生都听得懂。佛经上也记载,佛陀说法时,几千人、几万人都来听法,我们想想看,当时又没有麦克风,为什么大家能够听得见?就是因为佛有梵音声,梵音深远,无处不闻;无论远近,佛的声音都能传达得到。这种功德,就是不妄语的果报。

  除此以外,佛还有「上味相」。我们一般吃东西、炒菜都需要调味,要有酸、甜、苦、辣才好吃;佛则不然,好吃也好、不好吃也好,无论什么东西,放到佛的口里,都是甘露味、都是最好吃的上味。《大方等大集经》云:「护口四过故,得广长舌相;成就无量功德故,得味中上味相;于众生中常柔软语故,得梵音相。」所以我们要善护口业,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

  正如《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为佛所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佛的口业清净,因能感果,马上就能产生功德果报,所以佛的声音具足了一切功德,能令闻者开悟,断除烦恼,发起清净心。我们如果能远离四种口过,也能产生种种功德果报,这时念佛,佛也灵;持咒,咒也灵,发愿也会很有感应。清净的口业,自然就有殊胜的果报。

  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以后,进一步就要学佛的口业,讲种种清净微妙的法门,经常以爱语去鼓励、赞叹、安慰众生。令没有开悟的人能够开悟;知见不正确的人能去除邪见;懈怠的人,听了佛法能够精进、发起菩提心。现在种下这些善因,将来就能感得人天敬爱的果报,众生都喜欢听我们说话,一句话讲出来,大众就会百分之百相信,没有一点怀疑。了解这些道理,平常就要反省检讨、念念不空过,时时刻刻回光返照,要讲佛法、说好话,做到口业清净就能消业、转业,就有无量的功德。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