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本期主题:在悲智愿行中 圆满修行之路







古德云:「菩提心者,即悲智愿也。一切菩萨皆安住此心,行菩萨行。」
菩萨行者,观众生如一子,
依大悲心发四弘誓愿,
以行满愿,广行六度万行,
运用缘起、不住缘起,成就般若妙智,圆满无上菩提。


四弘誓愿 圆成佛道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三年级 星宁法师


  在《地藏经》课程中,教授法师问大众,能否坚定地发地藏菩萨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当时心想:「地狱众生无量无边,很难度尽,成佛会不会遥遥无期?」反思自己的第一念迟疑了,是因为把自己放在众生前面。然而,修行学佛为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自己的迟疑,是因为尚未真正发起菩萨的大悲心,故而不敢学菩萨发起度尽一切众生的大愿。

大悲觉他智清净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菩萨的大悲,是恻怆众生之苦,而生起救拔之心,以大悲觉他之弘愿,广修六度万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具般若智,了达我空、法空、众生空之理,不执空有,圆满悲智愿行,是为成佛之因。故《大智度论》云:「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孔子对大同世界的描述提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佛更以因果之理教导我们:「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故知一切众生皆于自己有大恩德,应起大悲心、报恩心发愿救拔。如是思之,方能坚定地发起地藏菩萨的大愿。

  释迦牟尼佛最初发菩提心,亦是从大悲心而起。佛过去世曾堕火车地狱受苦,与另一人共同拉车,在牛头狱卒的鞭打下痛苦前行;一同拉车的同伴因力弱在后,被牛头狱卒以铁叉刺腹,痛哭哀叫,当时一同受苦的佛发起大悲心,愿代其受苦,却被瞠怒的狱卒刺颈而命终。佛当时因为发了菩提心,即刻脱离火车地狱百劫受苦之罪报。此后生生世世,佛皆以不忍众生苦的大悲发菩提心,舍头目脑髓救度一切众生,以广大愿行,为一切众生求无上正等正觉,使不安者安,不解者解,未度者度,未得道者,欲令得道。

  佛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受苦的众生,故能代众生受无量苦,并发愿生在五浊恶世成就佛道,度五逆十恶的众生,令离苦得乐。当知佛于众生有大恩德,身为佛弟子,应学习佛在因地以悲智愿行发四弘誓愿:起大悲心,誓度无边众生;以智慧力,断尽无量烦恼;誓修大行,修学无量法门;发坚固大愿,成就无上佛道。

弘愿利生行不退

  如何在因地中以悲智愿行落实四弘誓愿?第一,生活中所思所行,皆为利益他人而不为己。凡事多做一些,劳自己之力,安他人之念,学习观世音菩萨施与众生无畏。第二,常自省察,学习菩萨反闻闻自性,以慧观觉照自己的烦恼,不见他非我是,常观一切法空,所谓「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第三,以弘法利生之心向五明处学,发愿以法药救疗自他身心沉疴,学习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第四,深信「心性本具,人皆可顿」,发愿生生世世追随开山祖师的脚步,在心地法门上用功,契悟听法的这念心,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

  长沙景岑禅师云:「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自己。」万法由这念心起,一切众生都和自己有关,当学习佛菩萨发四弘誓愿,以大悲心广度众生,以大智清净己心,使之光明遍照法界,利益无量众生,生生世世永不退转,与一切众生共证菩提。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