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健康乐活










文/普贤精舍护法会副会长、国防医学院医学系、前三军总医院松山分院小儿科主任、
  现任李碧峰小儿科诊所医师 陈正君(传陇)


预防接种的定义

  所谓预防接种,是指利用免疫的原理,使用抗原或抗体给与人体,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或使病情减轻。而依免疫力的产生,又分为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两种。

  被动免疫,是直接给与抗体,以得到暂时的保护作用,如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是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暂时性免疫力等,都属于被动免疫。而主动免疫,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辨认能力,刺激人体产生较长久的免疫力,诱发人体对病原产生记忆性(如中和抗体),日后遇到同样的病原时,便可产生相对应的免疫抵抗力,减少该项疾病发生率及严重后遗症,例如现行各类疫苗接种均是。

疫苗作用机转

  疫苗是将病毒或细菌的抗原或遗传物质注入人体,让人体在低风险的情况下有类似自然感染的效果,帮助免疫系统辨识与记忆,当面临真的病原体入侵时,便能有效启动保护机制消灭病原、保护人体。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分成特异性(specific)的B细胞、T细胞,以及非特异性嗜中性白血球。当外来病原入侵时,中性球等非特异性细胞会吞噬病原,并将抗原(antigen)传递给T细胞,进一步分泌介白素(interleukin)等物质,活化毒杀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来消灭病原;另一方面,介白素也会刺激B细胞,产生专一性抗体,来抵抗入侵者。在此同时,这些入侵者的资料也被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记录起来,待下一次再遇到同一病原时,便能快速反应,启动整个防卫机制来清除入侵病原。

疫苗的组成成分

主要成分有下列几种:

1. 免疫抗原。

2. 溶液。

3. 防腐剂、安定剂及抗生素。

4. 佐剂:为了加强及增进疫苗的致免力(immunogenicity)及免疫效益。特别是对不活化疫苗,最常使用的疫苗佐剂是矿物盐:以铝盐为主。含有佐剂的疫苗(如B型肝炎疫苗),应接种于肌肉深部以避免严重的局部反应。

常见疫苗技术平台及分类

1. 不活化全病毒疫苗
  属传统型疫苗,利用化学品、加热或辐射等方式去除病原体(细菌或病毒)的活性,再将不活化的病原体颗粒制成疫苗。这种方式安全性高,且易于运输及储存,是传统流感疫苗和A型肝炎疫苗常见的制备方法。

2. 活性减毒疫苗
  属传统型疫苗,使用弱化毒性且无致病力的活病原体制成疫苗,幼儿接种的轮状病毒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都是活性减毒疫苗。可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但可能不适用于免疫功能不全的群体接种。

3. 核酸疫苗(mRNA/DNA)
  为首度用于疫苗的新途径,撷取病原体表现特定蛋白质的遗传物质(如mRNA或DNA)打入人体中,由人体细胞自行制造出病原体的特定蛋白质,如新冠肺炎病毒的棘蛋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由于仅需取得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展开制备,具开发速度快的优势,目前有新冠肺炎mRNA疫苗上市,例如辉瑞(BioNTech,简称BNT)与莫德纳(Moderna)疫苗。

4. 病毒载体疫苗
  选择无致病力的病毒作为病原体抗原的载体,将病原体特定蛋白质的基因插入病毒载体中作为疫苗,引发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常见的病毒载体包含腺病毒、麻疹病毒及水疱性口炎病毒等载体。已上市的疫苗有伊波拉疫苗及新冠肺炎疫苗(如AstraZeneca,简称AZ)二种。

5. 蛋白质次单位疫苗
  针对人体免疫系统辨识病原体的特定部分,如新冠肺炎病毒外套膜上的棘蛋白,以基因工程合成疫苗抗原。蛋白质次单位疫苗可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高特异性及专一性的中和抗体。全程无须使用具感染性的病原体,具有高度安全性,亦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族群。目前常见的人类乳突病毒疫苗、B型肝炎疫苗及新冠肺炎疫苗(如Novavax、高端),都是采用此技术平台。

疫苗接种的方式与部位

接种方式

1. 皮内注射:如卡介苗。

2. 肌肉注射: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疫苗、A型及B型肝炎疫苗、新冠肺炎疫苗等。

3. 皮下注射:如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日本脑炎疫苗等。

4. 口服:如轮状病毒疫苗。

接种部位

  大腿前外侧及上臂的三角肌,常被选择作为儿童肌肉或皮下注射的部位。不含有佐剂的疫苗宜给与皮下注射。婴儿的肌肉注射应选大腿前外侧,千万不要注射在臀部,过了一岁半以后,上臂的三角肌可以注射。肌肉注射唯一的禁忌是有出血倾向的人,对这些病人应改用皮下注射,以避免严重的出血。

  若同时要接种分开包装的多种疫苗,不可混合在同一支注射器,并且要分开注射在不同的部位。

预防接种的原则与禁忌

接种原则

  大多数的疫苗可以很安全且有效地同时接种,下列情形例外,不可同时接种:

1. 小儿麻痹疫苗(包含口服与注射剂型)和伤寒、副伤寒疫苗。

2. 霍乱和黄热病疫苗。

3. 日本脑炎疫苗和三合一疫苗(DPT或DTaP)及B型肝炎疫苗。

4. 霍乱和伤寒疫苗。

  如有因故需延迟或忘记施打状况,在一般的情形下,可以把未接种的疫苗次数补完即可。如果第一剂与第二剂的间隔时间超过六个月以上,最好重新由第一剂开始接种。

接种禁忌

  现行疫苗接种的一般禁忌:

1. 重病或急性感染者,暂不宜接种。

2. 不了解个案的健康状态时,暂不给与接种:如个案今天没有精神、活动力变小、胃口不好又不知原因时。

3. 感染过麻疹、水痘或小儿麻痹等疾病,原则上一个月后,视身体恢复情形决定接种与否。

4. 不了解个案的年龄、身体状况及既往已接种过的疫苗。

5. 最近曾注射过丙球蛋白(γ-globulin)或输过血,最好等六至十二周后才接种,以免影响免疫力的形成。

  若是活性减毒疫苗,需特别注意免疫不全与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病患、恶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及怀孕妇女不宜接种;接受过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γ-globulin)或HBIG(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人,必须延迟至少三个月以上,才能注射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或水痘疫苗;但口服小儿麻痹疫苗却不受影响,可以接种;输过血或接受静脉注射血液制品者,宜间隔六个月后再接种MMR或水痘疫苗;曾静脉注射高剂量的免疫球蛋白(IVIG),则MMR或水痘疫苗要延迟十一个月以上才能接种,以确保疫苗的效果。

结语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方式之一,施打疫苗能帮助身体认识病原,进而能够抵御疾病,因为病原刺激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将停留在我们体内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永久,以因应未来再次遭遇病原时,能够立刻成功遏阻病原对身体的伤害,是预防传染病具效益的预防介入措施。

  对个人而言,可以避免传染病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对整体社会而言,透过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可以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就像建立起一道防堵墙,阻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蔓延。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