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本期主題:道在红尘闹市修 全凭五戒作根由







古德云:「戒有多品,皆以在家五戒为根本。」
佛法以人为本,人伦则以五戒为本。
持守五戒,不仅能修身立德、使人格完备,
亦是出世解脱之胜因、定慧之由藉。
以戒为基,则红尘闹市,无不是菩萨自在行处。


安住毗尼得解脱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星虔法师


  佛陀法药虽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总不离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此三法能令行者烦恼漏尽、了断生死,故称无漏。三学有其次第,必先持戒而后有定,因定开慧。《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可见修行学佛应以持戒为第一。

受持五戒三业净

  如同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为佛弟子,则须持佛戒律。戒律是一种规范、规矩,是行为依循的准则,目的在于防非止恶、清净三业,犹如火车铁轨,能将行者身心导入道德正轨,趣向涅槃解脱大道。

  戒,有消极及积极二义;消极地去恶,积极地为善,所以戒也包括一切的善法。《大般涅槃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是指凡妨害众生,事无大小,皆不得作;而「众善奉行」,则是凡利益众生,事无大小,皆当为之。这两句合起来,说明了戒的旨意。

  所有戒律当中,以五戒为一切佛戒的基石。五戒是做人的根本、成佛的基础。所谓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项。

  一、不杀生:不侵犯众生生命,大至人类,小至昆虫、蚊蚁等皆不能伤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不得杀。试想一切众生无不保命畏死,我是一个生命,蚊虫亦是,若有人能随意决定我们的生死,我们是否会感到惊惧怖畏?反推其他一切有情也是如此。所以面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

  二、不偷盗:不偷窃强夺他人的财物。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行为。

  三、不邪淫:不与正配以外的人行淫。非合法夫妻关系以外的爱欲行为,即名邪淫。不邪淫,也就是不妨碍家庭的和谐,不破坏人伦道德。

  四、不妄语: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皆是妄语。不妄语即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人与人之间便能互相信任,无是非之争端。

  五、不饮酒:凡能刺激神经,使人丧失理智、败坏德行之物,如酒、毒品等,都是不饮酒戒所要戒除的。

  太虚大师云:「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圆佛即成。」若能奉行五戒,以佛陀的教理和戒律,培养健全的人格,一方面制止恶行,一方面净化内心,灭罪增福,如此人格完整了,进而一步步提升,道业自然也一定可以成就。

念念作主得解脱

  说到持戒,有些人因害怕违犯戒律而不敢受戒。然而,不受戒不等于不用背负因果;相反地,受持五戒即能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时会提起觉性,观照自身的心念和行为。

  记得当初受五戒前,因守丧而发愿吃素,若不是刚好把握因缘受持五戒,即有可能在丧期圆满后,便回到以往的饮食习惯。现在想来,十分庆幸因受戒而继续吃素的这个决定。吃素长养了自己的慈悲心,启发了护生、利益众生的善根,也在心中种下了菩提种子,进而开启了日后出家修行的道路。

  《佛遗教经》云:「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受持五戒,是从因上做起。生活中时时以五戒为准则,发挥防非止恶、清净三业之功能,进而身心安住于善法上,回归念念清明、念念作主的心,乃真实解脱之本。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