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禪門探微









石霜楚圓禪師

文╱編輯部  圖╱傳塔

  石霜楚圓禪師,北宋僧,全州清湘(廣西桂林)人,俗姓李,少為儒生,二十二歲迴心向道,於湘山隱靜寺披剃,後參汾陽善昭禪師,盡得其旨。曾先後住持袁州(江西)南源山廣利禪院、潭州(湖南)道吾山、石霜山崇勝禪院、南岳山福嚴禪院、潭州興化禪院,振興臨濟宗風。嗣法弟子五十人,以黃龍慧南禪師、楊岐方會禪師最為知名,各為一派宗師。

西河師子 名重叢林

  師連眉秀目,身形高大,出家後遊方參學,遊歷至襄沔(今湖北襄陽)一帶,遇大愚守芝、芭蕉谷泉二師,便結伴同往洛陽。後聞汾陽善昭禪師道望為天下第一,遂決志北行,親往參謁。善昭禪師見師,知是法器,然未立即與師說法。

  汾陽氣候苦寒,會下眾人多難以禁受;唯有師不畏嚴寒,朝夕精勤不懈。師於夜間坐禪時,每覺昏沉欲睡,便以錐自刺,歎言:「古人為生死事大,不食不寢;我何人哉,乃縱荒逸?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師於善昭禪師座下依止二年,仍未蒙允許入室參問;善昭禪師每次見師,必加以辱罵。一天晚上,師向善昭禪師自訴云:「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話未說完,善昭禪師即睜眼罵道:「是惡知識,敢裨販我!」怒而舉杖,作勢要將師打出。師正想開口呼救,善昭禪師立即掩住師之口,師於當下大悟,歎道:「是知臨濟道出常情。」於是師便留在善昭禪師門下執勞服役七年,精進參究,盡得其旨,時稱「西河師子」。

  師辭別善昭禪師後,又往各處參方,善昭禪師歎言:「楚圓今去,吾道東矣。」師先至并州(山西太原)參訪唐明嵩禪師,又依嵩禪師指示,結識內翰楊大年、駙馬都尉李遵勗等當朝名士;楊、李二公對禪宗亦頗有研究,與師談話十分相契,朝夕論道,以為法友。經過一段時日,師念其母年事已高,便離開河東,南歸省母。

  師經過筠州(江西高安)時,憶善昭禪師曾言:「我遍參雲門兒孫,特以未見聰為恨!」故往見洞山曉聰禪師,曉聰禪師命師擔任首座,師依止三年而去。繼而遊仰山,楊大年得知此事,即致書宜春太守黃宗旦,請師住持袁州南源山廣利禪院。師於南源山開堂弘法,三年後辭去,往謁神鼎洪諲禪師。

  洪諲禪師為首山省念禪師之法嗣,望尊一時,住山三十年,門下弟子氣吞諸方,衲子若非聰穎特出之人,皆不敢冒然登門參謁。楚圓禪師來到神鼎寺時,髮長未剪,身著破舊衲衣,語帶南方口音,向寺僧通報欲謁見洪諲禪師。寺僧問師身分,師自稱法姪,眾人聞之皆大笑。洪諲禪師派一童子前來,問師:「長老誰之嗣?」師仰視屋內答道:「親見汾陽來。」洪諲禪師拄杖而出,見師身形高大、氣宇不凡,便問:「汾州有西河師子,是否?」師指向禪師身後,大叫:「屋倒矣!」童子一聽便往回奔,洪諲禪師亦睜大眼睛轉頭回望。師則席地而坐,脫下一隻鞋,若無其事地看著洪諲禪師。待洪諲禪師回過頭來,已忘記先前所問的問題,一時又不見楚圓禪師身影。此時,師徐徐起身整衣,說道:「見面不如聞名。」說完便轉身離去。洪諲禪師派人欲將師追回而不可得,遂稱歎:「汾陽乃有此兒耶!」師自此名重叢林。

  洪諲禪師對師讚賞有加,稱許師之知見可興臨濟,適逢潭州(湖南)道吾山方丈之位虛席,便亟力薦舉師擔任住持。師住持道吾山,領眾行道,法令整肅,忘軀為道之士雲集而至。李遵勗亦向仁宗皇帝稟奏師之道行,帝深為嘉歎,賜師「慈明禪師」之徽號及紫袈裟。其後,師又相繼住持石霜山崇勝禪院、南嶽山福嚴禪院、潭州興化禪院,所至皆應機利物、弘闡心法,大振臨濟之道。

提唱宗乘 機用縱橫

  師識見卓絕,氣韻超群,常以玄言妙語提唱宗乘,又藉棒喝啟發勘驗,接引學人直契心源。諸方學人前來問道,受師點撥而契機悟旨者甚眾。

  一日上堂,師言:「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師豎起拄杖問:「這箇是道吾拄杖,阿那箇是一體?」良久,師言:「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喝一聲,卓拄杖後下座。

  有僧問師:「如何是石霜水?」師答:「春夏長如此,秋冬亦復然。」再問:「忽然塞斷源頭又作麼生?」師言:「你試塞看。」僧擬議,師便打,言:「弄潮須是弄潮人。」

  師上堂說法:「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要會箇中意,日午打三更。」遂喝一聲,言:「且道是賓是主?還有人分得麼?若也分得,朝行三千,暮行八百;若也未能,興化今日失利。」

  師會下之首座法永禪師,昔日與師同辭汾陽,而未領妙旨,隨師行道二十年,仍未契會。一夕圍爐,夜已深,師以火箸敲炭而呼:「永首座!永首座!」永首座呵罵:「野狐精!」師指著首座說道:「訝!郎當漢又恁麼去也。」首座於言下豁然。

  師之室中常置一劍,並以草鞋一雙、水一盆置於劍旁。每見學人入室,師即告言:「看!看!」有人至劍邊擬議,師便言:「險喪身失命了也。」即喝出。

  師垂寂之際,一日告訴侍者:「我忽得風痺疾。」侍者見師之口已歪斜,以足頓地而泣言:「當奈何!平生呵佛罵祖,今乃爾。」師言:「無憂!為汝正之。」隨即以手將口調正如故,並說:「而今而後,不鈍置(折磨、折騰)汝。」寶元二年(一說康定元年)正月五日,師沐浴後跏趺而坐,於興化禪院示寂,世壽五十四,僧臘三十二。師平生以事事無礙行心,凡聖不能測。李遵勗之子將師一生行儀,銘誌於興化禪院;門弟子為師起塔於石霜山。有《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傳世。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