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本期主题:常随佛学 志求无上菩提







古德云:「常随佛学,则得慧命长生。」
菩萨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当以佛心为己心、佛言为己言、佛行为己行,
清净三业,勤修福慧,积诸功德滋长慧命,证佛菩提无上道果。


长远的精进心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星畅法师


  修行学佛必须要有「精进心」和「长远心」,两者兼备才能获得佛法的真正利益。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只有长期薰修正确知见,并时时在行为上修正,才能成就离苦得乐的目的。若只是一时短暂发起精进心,缺乏长远的坚持,半途而废,便难以真正离苦得乐。

真知实行 事理一如

  古德云:「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履。」修行贵在正知正见,知见是行为的基础,正确的知见是解脱烦恼的根本;而正确的知见有赖长时间的薰修,知见端正了,才能落实到行为举止之上。以静坐为例,以前不知道静坐的目的是要定心、净心、明心,但去精舍学习禅修后,知道了禅修的意义,发觉能将心定下来确实很好,因此便决定每天少看二十分钟电视,多静坐二十分钟。这就是因为知见受到启发后,继而改变行为。

  然而,众生的心是「粗中之粗」,道理虽然明白了,但事上不一定能马上落实,要在理上不断地薰修才能确实知行合一。因此,要将知见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上,就必须发长远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才能验证自己的知见是否百分之百正确。

  在刚开始静坐时,自己非常精进,还觉得自己静坐法门修得不错。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身心不调,一上座便不自觉地昏沉,如此持续了好一段时间。期间,自己不断地去反省问题所在。及至后来,发现原来是对静坐法门的细节并未真正了解透彻所导致。当知见导正过来后,昏沉的问题总算得到了改善,也比以往更能感受到静坐的利益。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曾开示:「如果知达到最高点,完全没有一点怀疑,就是『真知』。真知,就一定要去实行;行到最高境界,就是真知。」

常行精进 无有疲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长远心?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目标,再加上愿力,才能在种种考验前坚住正念,勇往直前。而修行学佛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解脱烦恼,离苦得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排除万难去听经闻法,勤修戒定慧;更进一步,要学习普贤十大愿王中的「常随佛学」,学习普贤菩萨「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有这样广大的愿力,便能在修行中突破重重的障碍。

  《佛遗教经》云:「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能够在种种的境界中,始终坚定不移,方才是真正的精进。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曾开示:「长远心,就是要禁得起磨炼、禁得起考验。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持续不断地精进才能成功。」唯有保持精勤勇猛、坚持不懈地发长远心,才能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解脱烦恼,离苦得乐。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