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本期主题:常随佛学 志求无上菩提







古德云:「常随佛学,则得慧命长生。」
菩萨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当以佛心为己心、佛言为己言、佛行为己行,
清净三业,勤修福慧,积诸功德滋长慧命,证佛菩提无上道果。


仰止唯佛因上行──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我们修行学佛,要向佛的三个方面来学习:学佛的心、学佛的口、学佛的身。所谓「禅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学佛的心,就要定心、要开悟。这念心时时刻刻有定力、有智慧,没有妄想、昏沉、执着,不起贪、瞋、痴、慢、疑,处处作主,竟像一潭止水、一面镜子一样,这个就是学佛的心。

  除了这念心以外,还要学佛的口。学佛的口业清净,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但如此,进一步还要积极地弘扬佛法,以种种微妙的道理来普度众生,使大众听到佛法,都能够悟到这一念心,产生信心、消除业障、开启智慧。学佛的身,就是要持戒清净,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开始做起,除此之外还要以禅坐对治散乱,行住坐卧具足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威仪端正,安详自在。

  三业清净了,就能以身轮、口轮、心轮,三轮来度化众生。身轮清净,就有无量无边的神通自在;口轮清净,就能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心轮清净,这念心就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三轮在事相上看起来是三个,其实是一体的,都是当下这念心所显现,所以心清净了,身口也都清净了。

仰止唯佛陀 完就在人格

  太虚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仰止唯佛陀」,佛是我们的依止师,是我们最高的目标,值得我们信赖、信仰、依止。我们上求佛道,就是要以佛作为最高的标准,向佛学习,学佛的心、学佛的口、学佛的身,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如同孔子的弟子「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孔子走路,他的弟子也跟着孔子走;孔子停止,他的弟子也跟着停止,始终是同一个脚步、同一个言行、同一个方向。所以佛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佛怎么举止,我们就怎么举止;佛修一切善、断一切恶,我们也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佛有大愿,我们也跟着发大愿;佛心行平等,我们也心行平等;佛精进,我们也要学习精进;佛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修行,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有大慈悲心、大愿心、大禅定、大智慧、大神通、大行,成就三觉圆满的圣果,我们也要三觉圆满。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标准。

  「完就在人格」,万丈高楼从地起,佛是我们学习的最高目标,但想要超凡入圣,开悟、证罗汉、证缘觉、成菩萨……这些都还是要从人开始做起。人有人格,僧有僧格。就一般人而言,把仁义礼智信做好,就成就人格;在佛法来讲,把五戒持守好,就是人格完整。以僧格来说,除了五戒十善以外,还要修中台四箴行,行住坐卧具足四威仪,持守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这一些都做到了,僧格就建立起来了。

  「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人格完整了,就能超凡入圣,这是最实在、最真实的,如果离开了这个方向,可能就会走错路、走远路。修行的人很多,但开悟的人不多;开悟了以后,成道的人也不多,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舍本求末,不知道修行的根本。我们慢慢去观察,世间上有很多修行的人,容易落入舍本求末。例如拚命想求生净土,却是在果上去求。《佛说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谓「心净佛土净」,净土是未来的果报,要靠我们现在去努力,种因才能得果。假使拚命在果上求,而不知道在因上去努力,就是舍本求末。

有此则有彼 无此则无彼

  有因才有果,所谓「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此」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心,看我们动的是善念、恶念?起善念就有善报,起恶念就有恶报,有此一定有彼,有因一定有果。现在持守五戒,就是「有此」,将来属于人道,这是「有彼」;现在修十善,将来的果报是在天上;现在想到四谛,依四谛来修行,将来可以证罗汉果;现在想到十二因缘,依十二因缘用功修行,将来的果报就是缘觉。现在发起修六波罗蜜的大愿,时时刻刻依六波罗蜜修行,这是「有此」未来的果报,就是菩萨;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六波罗蜜圆满了,成就佛道,就是「有彼」。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寂照一如,站得住、站得长,就是「有此」。站得住、站得长,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究竟解脱、究竟了义,就是「有彼」。佛法的真理实在很好,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这些都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去契悟、去实践。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