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本期主題:親近善友 進道不退







《賢愚經》云:「親近善友則善日隆,親附惡友則惡增長。」
善友能令善法增長,是成就學業、事業、道業不可或缺的助緣。
慎擇善友,見賢思齊,人生必能步步光明。


善友為緣 修行易成──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論語》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結交朋友是很重要的事。我們在社會上要懂得交好的朋友、親近善知識。好的朋友會為我們帶來希望,增加我們的智慧,彼此互相學習、互相鼓勵讓我們進步;若是交到壞的朋友,就會讓我們墮落。

善擇良友為榜樣

  溈山祖師云:「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所謂「遠行要假良朋」,遠行可以指到外面去旅遊,去遠行,需要好的朋友相伴而行,另一方面也是指我們從小學、中學,到高中、大學……人生的過程是一條長遠的路,要找好的朋友,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數數清於耳目」,好的朋友無論是談吐、行為,都能使我們的知見煥然一新,聞所未聞,欣悅耳目;相反地,如果結交了不正派的朋友,言不及義,平時談天說地,出口就是三字經,對自己就沒有好處。

  「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就像清晨在大霧中行走,衣服雖然沒有打濕,但也受到了霧氣的滋潤;交了好的朋友也是一樣,雖然沒有得到他的智慧,無形當中也受到他的潛移默化,漸漸就養成了好的習慣。所以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直,我們交朋友,第一個要看他的品性氣質,是不是正直。友諒,這個人有誠信,有寬宏肚量,能夠原諒別人,謙卑和諧。友多聞,這個朋友平時喜歡研究學問,博學多聞,值得我們學習。有這些特質,就是值得交的朋友。即便在道德、學問上,無法等同於大善知識,最低限度,也能給予自己好的榜樣與啟發。

薰陶默化成聖賢

  潛移默化就是一種薰陶的作用。所謂薰陶,「言養成人材,有如香之薰物,陶之造器也。」這裡就有「薰」跟「陶」兩個道理。所謂「薰」,一般人都必須要藉由外在的環境來薰習、養成;一生下來就有壞的習慣,或者一生下來就是偉人、聖人,這樣的人非常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佛法講緣起,緣就是外緣,遇到良善的外緣,自己就跟著提升;若是遇到惡緣,人也跟著變壞了。一個人的習氣行為,多是由於外面的環境所造成,就像衣服天天用香來薰,薰久了以後,衣服就有香的味道,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在道場當中,就有薰修的作用,看到有道行、精進的人,無形當中就會受到他的感染,慢慢把自己懈怠的壞習慣改正過來,這個就是薰。

  儒家說「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也是說明薰習的作用。譬如我們走到一個房間,裡面都是蘭花,都是花香,但時間久了以後,就不覺得香,因為已經成了習慣了。相反地,一般人如果突然去市場賣魚的地方,就覺得很腥臭,但是常常待在市場的人,就不覺得臭;時間久了,就成了習慣,香不覺香、臭不覺臭。我們也是如此,跟好人在一起,慢慢一切言行統統會變好;跟壞人在一起,養成了壞的習慣,自己還不知道,所以修行要有好的同參道侶,要親近善知識,這個就是薰的作用。

  「陶」,就像製作陶器,我們先把陶土做成土坏;做成土坏以後,如果需要瓶子就做成瓶子,需要碗就做成碗。我們也是如此,人一生下來,這個心像一張白紙,也不是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政治家,但由於外境的薰陶,心隨著外在的因緣,往哪方面去努力,將來就會成為那方面的專家了。如果我們喜歡看醫書,把醫術研究好了,將來就是醫生;喜歡研究語言,將來就成為語言學家;如果我們天天誦經、拜佛、打坐、聽佛法,就是趣向聖人之道,將來就是為聖、為賢,這就是陶。

  每個人都有佛性,遇到染緣,就隨著染污的因緣起貪、瞋、癡,造殺、盜、淫;遇到淨緣,能夠修戒、修定、修慧、修六波羅蜜。隨著淨緣就能得解脫,超凡入聖;隨著染緣將來就會墮落。隨著外面的種種因緣,這念心性始終存在,所以說隨緣不變,不變又能隨緣,就看我們用什麼方法來陶冶它,如同製作陶器,造什麼就像什麼。

  所以薰陶是很重要的,我們一個人要想修行,就要仰仗外面環境的薰習,必須要找善知識,結交很好的同參道友。人人都有佛性,但是佛性必須待外緣來啟發,遇到很好的外緣,我們這一生很快就能成道。所謂「有因有緣事易成」,學業、事業、乃至道業都要講究因緣,要想開悟成道,要依止善知識,不要走錯路。就算是開悟了,還要養道,需要很好的環境。環境很好,有善知識、有內護也有外護,因緣和合,我們的道業就能很快成就。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