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本期主題:待人處事之道──四箴行







古德云:「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
開山祖師親擬的「中台四箴行」,言近旨遠,近為立身之方,遠為成佛之基,
攝化眾生、淨除心垢,日用之間,盡是自利利他菩薩行處。


敬慈和真好修行──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中台四箴行」,就是把佛法濃縮、簡化,使我們有一個方向來用功、修行,目的是在這裡。很多人聽到佛法,特別喜歡「禪」,認為禪是講心性的道理,是一種智慧。少數人不了解,便認為中台四箴行只是普通的道理,禪宗還是要講一些比較有道氣、有深度、有關心性的道理比較好。這個說法,就忽略了心性要靠我們自己去契悟,已經悟了這念心還是要在生活上來落實、保任、修道。悟了這念心就是「高高山頂立」,悟後起修就要「深深海底行」,要腳跟點地,行住坐臥、穿衣吃飯,腳踏實地、老老實實,不要好高騖遠,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中台四箴行」就是「深深海底行」,真正大徹大悟的人,還是要修中台四箴行,帶果行因、倒駕慈航、和光同塵,都是要修中台四箴行。

四箴行 福慧圓

  「中台四箴行」,一個是事、一個是理。「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是修福報;「對事以真」就是修智慧。

  對上以敬,我們心當中都有我慢,要用恭敬心化除慢心。對於上位者、對三寶、父母、師長乃至於社會賢達,都要恭敬。儒家也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如果對上不敬,別人也會看不起自己。自認為很優越、很高超,就是一種慢心,我慢心不除,就會成為自己的障礙。平常要透過拜佛、禮佛,養成恭敬心,有一分恭敬心,就消除一分業障;消除一分業障,就增加一分福德和智慧。

  對下以慈,對下屬、子女、學生、弟子及三塗惡道的眾生,都要有慈悲心,即使是一隻小貓、小狗,也不能看輕或欺負牠。《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就是慈心廣大、冤親平等,做到了,自己的道業就能成就。慈悲心的養成,在事上要做到戒殺、吃素,乃至更進一步修七周緣慈、四無量心,慈悲心養成了,瞋心自然就化除,走到任何地方都很自在。

  對人以和,和氣、和合能夠除去我們粗暴的心。每個人都有粗暴的行為、粗暴的言語,乃至於心也很粗,對事情想不周全、想不縝密。要想達到心細,就是要和氣、和合,透過檢討反省、把心靜下來,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心當中只起善念,不起惡念;口只講好話,不講壞話;身只做善事,不做壞事,這個就是和。俗話也講,心中有泰和,自然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希望達到世界和平,不是靠原子彈等武器去征服,而是靠大眾的心念和合,才能達到和平,所以佛法是真正的救人救世,唯有佛法在心中生根,人心淨化,人與人相處和諧,才能改善社會。

  對事以真,真就是誠,對什麼事要真?弘法、建設道場、學習、打坐……都要真。真誠做到了,什麼事都能成就。眾生因為有我執,所以愛面子,有虛偽心;虛偽心就是不真、不誠,作表面工夫,所以要真心檢討、反省、去垢。所謂「凡夫無過,聖人過多」,凡夫總是向外看,而不知道看自己,往往認為別人的過失很多,自己沒有過失;聖人反觀自省,所以覺察自己有很多的過失。我們要良知內照,時時反省檢討,口而誦、心而惟、身而行,這個就是真,就是菩提大道、解脫大道。

因地心 果地覺

  佛法看起來很深奧,但如果我們從因上來落實,就很淺白。平常心就是道,把中台四箴行落實了,福德成就、智慧成就、慈悲心成就、功德成就,我們打坐沒有妄想、沒有昏沉,一念相應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一念相應」就是與我們的清淨心相應了。每個人都有本具的清淨心,妄想沒有了,清淨心自然就現前了,不用另外再去求一個清淨心。有些人連打了妄想都還不知道,迷而不覺就是眾生。所以我們打了妄想自己也要覺察,覺察有妄想,不要理它,妄想自然就沒有了。打坐容易有兩個大毛病,一個是妄想、一個是昏沉,把這兩個毛病去除,坐到這裡只有這念心,不打瞌睡、不打妄想,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真」,做到了,清淨心自然就會現前,就能成道。所以中台四箴行是很有意義的,把這些道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上,真正做到了,也能解脫生死,福慧具足。希望大眾要確實來落實,相信每個人的學業、事業、功德,一定會有所成就。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