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本期主题:随缘作主生智慧 心无所求归自性







古德云:「于非法法应无所求,于是法中无求而求。」
菩萨行者,不求世俗烦恼之法,离诸贪染;
了达诸法如幻,而不住空,以大悲心建立缘起,
随缘尽分,广行佛事,求与无求皆无碍,销归自性心地明。


舍离贪爱 逍遥自在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星健法师


  世人追求五欲,心生染着而滋养贪爱,有了贪爱便产生执着,进而造业受苦,轮回生死。业力,就如同绳子一般,牵引着自己在六道中轮转,不得解脱自在。

  小时候,父母常为了用钱的事吵架,让我有了「没钱万万不能」的观念。长大出社会后,独自到外地工作,为了生活拼命加班赚钱、省吃俭用,用钱更是锱铢必较。虽然银行的存款愈来愈多,但并没有因此感到富足快乐;相反地,内心极度空虚不安,对于人生充满了疑问。当时,经常到宫庙拜拜、求神问卜,希望能够得到答案,让自己离苦得乐。

  因缘际会下接触了精舍,透过听经闻法建立正知见,明白了世间的钱财为五家所有,无能免于王、贼、火、水、恶子的侵害,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自己汲汲营营地追求、执着,正是苦的来源。然而,当时无知的我,以为紧握着就是拥有,殊不知始终被那紧握的双手所束缚。在精舍法师慈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发心布施,布施金钱供养三宝;进一步,假日不再只想着要加班赚钱,而是布施时间、体力到精舍当义工。

  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从中真切感受到,当自己发心布施、心无所求时,是多么法喜充满。原来,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是能够放下贪爱、执着。孔子曾赞叹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又《佛遗教经》云:「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原来,真正的富足,并非外在物质所能给与;真正的安定自在,在于心中无挂碍、能作主,不随境界波动,这就是佛法的真理,更是吾人安身立命之所在。

  古德云:「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有幸能在中台正法道场闻法修行,认识自己,学习到唯有舍离一切贪爱、执着,不为欲望所牵,才能解脱业绳的系缚,逍遥自在。更了达万事万物皆是缘起性空、虚妄不实,唯有自己的菩提妙明真心,才是真实。

  为佛弟子,要依循着佛陀的教导,时时刻刻在起心动念处觉察、觉照,不再向外追求,保持这念心始终清楚、明白、作主,直下承担本具的心性,才是自己的真生命。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