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本期主題:善修止觀 安定身心







《華嚴經》云:「菩薩摩訶薩善調諸根,如理修行,
恆住止觀,心意寂靜。」修行,
以「止」息諸妄想散動,靜定身心;
以「觀」照破煩惱執著,開顯智慧,
落實止觀,進趣菩提,圓成定慧。


靜觀自得的定慧人生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星慮法師


  回想過去在社會工作時,每天思量著如何刺激顧客的消費力,以增加業績、累積財富,讓自己有更多的物質享受,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在這場欲望的追逐賽中,彷彿沒有終點,快樂總是稍縱即逝,更多的是空虛和煩惱,就算得到再多,內心始終無法滿足。透過禪修止觀的修習,逐漸將向外馳求之心收回,止息妄念,安住當下,體會到內心的富足與安定,因而使自己步上出家修行之路。

  《大學》強調知「止」的重要,所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小止觀》亦云:「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故知,修習止觀,能止息妄心流轉,遠離煩惱與迷惑,進而成就禪定與智慧。

  而止觀的修習,靜坐是最佳的助緣,幫助自己定心、淨心、明心。心若寧靜,就如平靜清澈的湖水般,能照見一切萬物,相來則現,相去則不留一點痕跡。

  每日睡前的靜坐,是自己反省檢討的重要功課,將心靜下來,向內觀照,才發現原來自己有那麼多待人處事上不圓融之處,以及有許多事情放不下,放不下他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因緣都過去了,自己還百般思量計較,別人說一句,自己想了千百句……原來,讓自己煩惱的從來不是別人、不是外境,而是自己。唯有靜下心來,向內收攝,方能找到問題的根源,革除習氣,磨除稜角,使應對進退更加得宜。

  開山祖師曾說:「虛妄心除掉了,心就落實、中道實相就會現前。」修行,就是在不斷地返照中,真誠地面對自己、認識自己,找回本具的清淨心。將止觀法門運用在生活中的每一刻,靜中養成,動中磨鍊,用心專注於當下的每一件事,就是「止」;做的時候清楚明白,沒有妄想、顛倒、執著,能時時觸物起照、反省檢討,就是「觀」。如此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使人生更順遂,煩惱愈來愈少,智慧愈來愈清明,達到靜觀自得的定慧人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