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本期主题:善修止观 安定身心







《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如理修行,
恒住止观,心意寂静。」修行,
以「止」息诸妄想散动,静定身心;
以「观」照破烦恼执着,开显智慧,
落实止观,进趣菩提,圆成定慧。


善观缘起 定心作主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星济法师


  现今社会中,身心疾病成为现代人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身心疾病虽然不会马上致命,但其影响层面却深广且长远。而失智症、忧郁症等,也让许多家庭、社会及国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此,如何管理情绪、善调身心,对现代人而言,实为重要且极具意义的事。

调御身心 随缘入道

  一般所讲的情绪管理,于「身」可透过运动、舒压伸展,来使身体放松;于「心」则可透过情境转换,来放松心情,释放负面情绪,而能重新出发。然而,这些方法,都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试想,储备了满满的正面情绪,却于现实生活中,因种种考验而消耗殆尽之际,又当如何?势必又将借由外在的助力,帮自己释放负面情绪,如此行之,是否又落入一种轮回的窠臼呢?

  在佛法中,该如何安定身心、作好情绪管理?首先,当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所谓「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了达因果之理,面对困境就不会心生怨叹,而能把身心安住于当下,好好把握现在,为未来而努力,种善因、得善果,透过思惟因缘果报之理,让烦恼减少,生活变得更正向积极。

  佛法也告诉我们缘起性空的道理,世间上一切诸法,都是众缘和合而有,随缘而生,缘尽还灭。从因缘法中,我们可以透视万法背后真实的相貌及本质,了知所面对的境界是仗因托缘所生,无论好坏,都会过去,除了把握当下、因上努力之外,没有什么好执着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是思惟,就能以智慧圆融的心面对境界,心不生烦恼,身也能安定自在。

即知即行 迎向光明

  在行程满载的生活中,最不够用的就是时间,最欠缺的就是体力。觉得逼迫的时候,提醒自己把心定下来,把每个事件拆解成人、事、时、地、物来看,观察每件事情将如何成就,因缘是否具足,是否有需要努力或厘清的地方,进而让身、心安住在每个当下,把握因缘,随缘尽分。

  每当时过境迁,体会到不论过程是好是坏、是顺是逆,皆是众缘和合所成就。学习开山祖师所开示「功德归三宝,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反省检讨」,心便能平静下来,知道一切缘生缘灭,终究了不可得,进而将身心安住。

  当我们心定下来,就能从因缘法则及因果关系中,看清楚万事万物背后的真实相貌,知道一切法皆是在因缘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自己所在意的种种,不过是过程中短暂的一小段,实在没有什么好执着的!再者,知道众缘和合的成就是多么地不容易,就会见到自己的渺小,并生起感恩的心。从中也体悟到无常才是不变的道理,对于一切境界,自然生起恭敬之心,能够正念参与,随缘尽分。

  如是知、如是行,以清明的智慧来面对外境,便能处之坦然,心中不生烦恼,身也能随缘自在。诚如佛法所言:「万法唯心造」,这念心本自具足、本自清净,用心的力量改变法界,相信只要具足正念、正知见,就能时时以正面思考,迎向光明自在的人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