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本期主题:培福修慧,心为本







古德云:「修慧在乎观心,修福在乎万行。」
精进行道,勤修善法,则福德具足;
修善不执着善,销归自性,则智慧开显。
福慧庄严圆满,菩提道果自成。


行医与学佛

文/普同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鸿


  有人说,医院是社会的缩影,不分士农工商、贫贱富贵,一生中必定会到医院走个几回。其实,医院更像是人生的缩影,若是从妇产科、小儿科,一路走到一般科、身心科,再到老人医学科和安宁病房转一圈,生老病死、人生大事,就好像快转电影般,一下就演完了。瞧!夫妻们脸上迎接新生命的期待,婴儿刚出生的哭啼,病患的倦容和对生活的无奈,老人们蹒跚的步伐,还有安宁病房中的悲伤和不舍,以及最后那张床上的冰冷躯体……这些,不就是藏着我们过去回忆的纪录片和真实未来的预告片吗?

看淡无常 转换心境

  医生和护士,就是每天接触生老病死的一群人。

  记得刚接手医疗工作时,面对病患的死亡,总是无法轻描淡写地放下。每当努力了很久,病患的病情仍无法改善,眼看着生命在医疗团队拚命抢救的手中流失,心情都会无比沉重和沮丧。这种坏心情,有时候甚至需要好几天来排解和调适。

  随着成为医疗者的时间愈久,也愈看淡生离死别。或许是因为经验累积而渐渐麻痹,也可能因为肩上的责任繁重,理性驾驭感性。曾几何时,自己已不再沉浸在情感中。

  直到某天深夜,结束一整天的手术后,在休息室里跟教授聊天,聊到医疗人员是否都不擅于表达情感,而被人认为冷漠无情。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医疗人员是因为能够很快地用理性思考来转换心情。尽了力治疗一位病人后,不管成败,转个身面对下一个病人,又是新的挑战和新的心情。」接着说:「其实,这不是无情,而是懂得提起和放下,这也是聪明和善良。聪明,是指不让一切好坏心情影响医疗判断和思考,确保我们的思绪是清晰的;善良,是指对病患善良,希望他们都得到最妥善的照顾。此外,也是对我们自己善良,否则医护人员常常面对人生无常,不就常常愁眉苦脸吗?」

烦恼落幕 清明作主

  接触佛法后赫然发现,佛陀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对生、老、病、死,以及如何做情绪的主人有非常详尽、深入的解释和教导。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更告诉我们:「这念心就像一面镜子一般,汉来汉现、胡来胡现,没有障碍,这念心起了大用以后又要归还原点,如同鸟飞过空中不留一点痕迹,心始终清明不动。」这念心要像镜子一样,有人出现在面前,知道是谁,清楚明白,不将不迎;人走了,不留一点痕迹,不悲不喜。这样的心念,不只对人,甚至应该扩大到万事万物,而且时时刻刻都应该如此。

  若是对病人的提起和放下是聪明,那么,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提起和放下就是智慧。提起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则万缘俱息。把这所有时刻串在一起,没有间断地保持不打妄想、不起烦恼,就是能作主的心。

  若是对病人能够不执着、不牵绊是善良,那么,对周遭万事万物的看破和放下就是慈悲。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着,自然就不会起贪爱心和分别心,并效法菩萨的大慈大悲,观照众生,一视同仁,进而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

  医院里还是不间断地重复放映着生老病死的电影片段,而人们心中的贪瞋痴烦恼便是入场的电影票。透过佛法,让我们把手上的电影票,一点一点销毁。当运用慈悲和智慧,将心头的烦恼惑业完全去除时,自己的生死流转方能真正演完,圆满落幕。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