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本期主題:反省自心向光明







《六祖壇經》云:「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修行人時時向內收攝,
檢討、反省,照看心念,
有了過失,知慚知愧,修正改過,
勤策三業,不起惡念、妄念,心地清淨就是道。


明因識果 改往修來

文/普平精舍夜間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盛


  未上禪修班以前,自己是個喜好享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生活漫無目標,終日汲汲營營、奔波勞碌。每當忙亂得身心俱疲時,就渴望好好休息、放鬆;然而即使到了放假的日子,卻又為自己計劃許多行程。停不下來的心念與行動,似乎從未讓自己真正休息,所以心裡總是感覺不太踏實。

轉迷為悟 踏實自在

  由於父母親長年在中台道場薰修,因此自己有機會來到精舍上禪修班。學習禪修與佛法,讓我從中懂得如何反觀自照、對治自己恣心放縱的個性。透過覺察、覺照與反省檢討,慢慢將不好的習性改正過來,於是不再像過去一般,那麼樂於追求物質上的享受。

  初來到禪堂中,感恩師父的慈悲帶領,教導自己一步步練習定心,學習的過程令人感受深刻:原來想要讓心靜下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師父說要「人在哪裡,心在哪裡」,然而靜坐時,自己卻常不自覺地想東想西,有時想著自己喜歡的事物,有時又想起許多人我是非,念頭就這樣相續不斷。人雖然在禪堂,心卻是散亂的,不知不覺中,早已不知飄蕩到哪兒去了。儘管如此,藉由一遍又一遍練習數息觀,漸漸地收攝身心,將躁動的心調伏下來。於此同時,也愈來愈看得清楚心中的妄念與情緒的變化,或是個性上的一些缺點,而能找到修行的法門,對症下藥。

  上完禪修班、回到日常生活中,才發現靜坐時所起的念頭,是從平日的慣性思惟點滴積累所產生,使得心常散亂、不易專注;而逐欲享樂的習性,也導致身心勞苦,感到不踏實、不自在。如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些都是自己過去未曾察覺的問題,直至今日才恍然大悟。

因上努力 自覺覺他

  師父也開示我們因果的道理,種善因,感得善的果報;種了惡因,則必受惡果。想到學佛以前,由於習慣放任自己追逐五欲的享受,造業受苦而不自知,也無所適從。學佛之後,開始懂得運用佛法的道理反觀自照,漸漸覺察到苦因是從心中煩惱而來,必須練習斷除苦因,才不會招致苦果。

  所謂「禪者,佛之心」,既然來到精舍禪修,就要向佛學習,學習佛陀用智慧照破心中的煩惱,淨化、提升自己,最終圓滿佛果。因此下定決心遠離苦因,誠實地面對心中的煩惱,反省檢討不好的習慣和作為,從因上努力斷惡修善,如此才能種下善因,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進步與成長。

  平日除了禪修班之外,精舍也有許多出坡或發心執事的機會,在與師父和師兄們共事、相處時,看到別人在待人處事上的慈悲、柔軟、和合與諸多細行,讓自己得以經常回過頭來反思自身的剛強、懈怠、或是草率等不好的習氣,以善知識為榜樣,學習如何反省檢討、調伏妄心,進而清淨身口意三業、落實修行。

  過去由於不懂得反省檢討,貪著五欲之樂而虛度了光陰。現在學習覺察、覺照,開始正視自己的缺失並努力改善,把握有限的時間,轉化自己的煩惱習氣,時時保持覺性存在,讓心更清淨、更踏實。能夠自覺,也期望可以幫助他人覺悟,使自己更有信心地朝著覺悟之路勇往直前、大步邁進。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