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禪門探微









投子大同禪師

文╱編輯部  圖╱傳塔

  投子大同禪師,唐舒州懷寧縣(今安徽)人,俗姓劉,為翠微無為禪師之法嗣。幼年依保唐滿禪師出家,後因參翠微無為禪師,頓悟宗旨。此後周遊諸方,隱棲於投子山三十餘年。

投子山巔望翠微

  師幼年時便性格剛正,氣度老成,依止東都(今洛陽)保唐滿禪師出家學習。初習安那般那禪觀,次學華嚴教義,後至翠微無為禪師處參學,並向其請法:「未審二祖初見達磨,當何所得?」翠微禪師反問:「汝今見吾,復何所得?」師於言下有所契悟, 便止住於翠微無為禪師門下。

  一日,翠微禪師於法堂內經行時,投子禪師上前頂禮並請法,問言:「西來密旨,和尚如何指示於人?」翠微禪師便停下腳步,顧視投子禪師。投子禪師正欲開口,翠微禪師言:「更要第二杓惡水潑作麼?」投子禪師於言下領悟玄旨,禮謝而退。翠微禪師言:「莫躲卻!」投子禪師言:「時至根苗自生。」並問:「曾聞丹霞燒木佛,和尚何以供養羅漢?」翠微禪師答:「燒亦燒不著,供養亦一任供養。」投子禪師既悟明心地,從此通達無礙,任性逍遙,放曠人間,行腳周遊,後隱跡於投子山,結茅而居。

  翠微禪師曾贈師一頌:「佛理何曾理,真空有不空,大同居寂住,敷演我師宗。」

一句道盡一切句

  投子禪師曾言:「諸方一切句道盡一句,老僧則不然,一句道盡一切句。」師住投子山時,請益參學者眾多,師以無畏之辯,隨問遽答,言簡意賅。圓悟克勤禪師曾讚言:「凡有致問,開口便見膽,不費餘力,便坐斷他舌頭。」

  一日,有一婆子上山問師:「家中失卻牛,請師一卜。」師喚:「婆子!」婆子應答。師言:「牛在!」婆子乃歡喜而去。

  有僧問:「一等是水,為什麼海鹹河淡?」師言:「天上星,地下木。」

  問:「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言:「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問:「學人擬欲修行時如何?」師曰:「虛空不曾爛壞。」

  問:「如何是無生曲?」師言:「無人唱得。」學人再問:「忽有人唱得時如何?」師答:「生也。」

  問:「如何是投子一源水?」師答:「一滴也無。」

  問:「祖祖相傳,傳個什麼?」師答:「老僧不解妄語。」

  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師答:「一念萬年。」學人再問:「瞥起時如何?」

  師答:「覺即失。」

  問:「萬法從一法生。未審一法從何生?」師答:「迴首看。」

  問:「如何是火焰裡轉法輪?」師答:「處處了卻。」再問:「了後如何?」

  師言:「無法輪可轉。」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言:「與人為師。」再問:「見後如何?」師答:「不與人為師。」

  問:「鑄像未成時,身在什麼處?」

  師言:「莫造作。」

  稽山章禪師曾於師座下擔任柴頭,某 次一同飲茶時,師言:「森羅萬象總在裡許。」稽山章禪師將茶潑卻,問道:「森羅萬象在什麼處?」師言:「可惜一碗茶。」

  一日,趙州禪師至桐城縣,師亦出山,於途中相遇。趙州禪師問道:「莫是投子山主麼?」師答:「茶鹽錢布施我。」趙州禪師先回至庵中坐,師後攜一瓶油歸。趙州禪師見了便言:「久嚮投子,及乎到來,祇見個賣油翁。」師言:「汝祇識賣油翁,且不識投子。」趙州禪師問:「如何是投子?」師提起油瓶言:「油!油!」趙州禪師問:「大死的人,卻活時如何?」師言:「不許夜行,投明須到。」趙州禪師言:「我早侯白,伊更侯黑。」(註)

  一日,師對眾人開示:「上祖周行七步,目視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如今諸方道:『向上更有事在。』若言道有道無,即是走作諸人,未有了期;若道有言有句,即同夢幻,無如許多名目。為你問故,所以有言;你若不問,教老漢向什麼處道?若有一法與你,即是誑謼你。所以古人圓滿十方,無一法可是可非。有事請道。」

  又一日,師開示大眾:「莫閒處脫,不得相稱。無量劫來,閒處著急,向自己處卻閒,所以難得相稱。蓋緣日夕一切處路熟,恰到自己緊急處便懈怠去,便不欲得去,所以辛苦,過在阿誰?切莫因循,各自辦事。作麼生辦?向一切處辦。今後不得取次過日,莫待臨脫衣裳時,忙不及也。事多之際,各自取靜,莫說閒話去。」

  唐朝末年, 鹽商黃巢發起叛變,天下動亂,有盜賊持刀問師言:「住此何為?」師為其說法,賊寇聞而禮拜,將衣服脫下以為布施,捨之而去。後梁乾化四年四月六日,師患疾病,大眾請醫。師開示言:「四大動作,聚散常程,汝等勿慮,吾自保矣。」言畢,結跏趺坐而寂,世壽九十六,於投子山教化三十餘載,諡號「慈濟大師」,塔曰「真寂」。

註:比喻強中更有強中手。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