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植物采風集









春天的紫花樹──楝樹

文/普蓮寺護法會會長、前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惠珠(傳琛)


春天盛花的苦楝樹。

  淡淡的三月天,在台灣的平地山野、鄉村路旁,淡淡的紫雲悄悄地落在蟄伏一冬、彷彿枯木的楝樹上,頃刻間滿樹紫花,東一棵西一棵,然後是新綠的嫩葉襯著紫花,空氣中也散著似淡猶濃的香氣,輕柔淡雅!正是欣賞楝樹花開的時候。

形態與產地

  楝樹俗稱苦楝,是我們熟悉的鄉土樹種,因樹皮、根皮皆有苦味而得名。是落葉喬木,高可達十餘公尺,樹冠傘型,樹皮灰褐色,成樹樹皮呈灰褐相間的縱裂紋,幼枝披星狀柔毛。葉為2~3回羽狀複葉,長約40公分,有3~4對羽片,每羽片具3~5小葉,小葉橢圓至披針形,葉基鈍圓或楔形,先端漸尖,鋸齒緣,或全緣,長2~7公分,寬2~3公分,紙質。三、四月間開花,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幾乎與葉等長,花有香氣,花萼鐘形、綠色,5深裂,先端尖,長約1.5公厘。花瓣4~6枚,淡紫色,長約1公分,倒卵狀匙形,向外開展或略反捲。雄蕊10~12枚,花絲連生成長筒狀,暗紫色,每絲先端2分岔,花葯著生於分岔處,黃色,縱裂。雌蕊基部有花盤,子房上位,球形,花柱長圓柱形,包在雄蕊筒中。果為核果,徑約1公分,長約1.5公分,熟時黃色,內果皮木質有5~6稜,紡錘形,內有5~6室,每室1種子,外果皮肉質。原產於亞洲東南部及澳洲北部,但目前在亞洲、美國南部、南美洲、非洲、甚至歐洲都可見其蹤跡,而且在很多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它們都已歸化,甚至變成強勢的入侵種了。

1.新綠的嫩葉襯著紫花。
2.淡紫色的花有5個狹長匙型的花瓣,中央是深紫色的花絲筒,花絲筒上端黃色的是花葯。
3.成年樹的樹皮常有縱裂紋。

各種名稱其來有自

  由於足跡已遍及全球各大洲,因此楝樹除了學名外,還有許多與地名、形態、用途有關的名稱,我們正好藉著各種名稱來認識楝樹。


1.白雞油的羽狀複葉。
2.苦楝的二回羽狀複葉,小葉鋸齒緣或全緣。

果核木質,紡錘形,表面有5~6稜,很適合串成念珠。

  楝樹的學名Melia azedarach Linn. 是楝科(Meliaceae)成員,拉丁屬名Melia源自古希臘語,指梣樹(ash,如白雞油,即光蠟樹),因為梣樹葉為羽狀複葉,楝樹也是羽狀複葉;而種小名azedarach是波斯語,是當地自古以來對楝樹(毒樹)的稱呼。波斯就是現今的伊朗,位於西亞。英國牛津大學植物及森林學系教授D.J. Mabberley 在〈亞太地區楝樹專論〉中,分享他發現的一則有關楝樹在波斯的最早記載:那是在亞述王王宮一個有銘文的石柱上,上面刻著種在巴比倫空中花園的42種植物,楝樹之名就在其中,年代大約是西元前879年。難怪楝樹有個英文名叫Persian Lilac(波斯紫丁香),原來他們很早就長在那兒了,老早就被當作藥用植物和遮蔭樹種,紫色的花好像紫丁香,很好看,故有此名。以地緣關係來推測,歐洲和非洲的楝樹極可能就是來自伊朗或鄰近的中東地區,英國在1750年代引進,原本需要種在溫室中,後來有些強壯的植株也可在野外存活。

  楝樹還有個英文名稱Bead Tree(念珠樹)。原來在地中海區楝樹也很早就廣泛栽種作為遮蔭樹,而且結實累累,它的果核乾燥後,中間有一孔道,便於穿越兩端。自15世紀以來,在現代化的材料出現前,有好長一段時間,當地人們多用它作為玫瑰念珠「Rosary」的材料,紡錘形有稜的果核做出來的念珠別有一番風味,是天主教徒誦《玫瑰經》時計數的工具,也因此楝樹在那兒被稱為「聖樹」。

  楝樹也叫Chinaberry Tree(中國漿果樹),雖然楝樹的果實在植物學上稱核果,但因果肉甚豐,一般人叫它漿果。中國是苦楝的原產地之一,春天花開後,夏天青綠色的果子隱藏在濃密的樹冠中,不易察覺,但秋冬落葉時黃澄澄的果實一串串地掛在樹梢,這樣的景觀在華中、華南地區處處可見,所以叫做Chinaberry Tree;又黃澄澄的果實好像許多金色的小鈴鐺,因此又稱為金鈴子。

  又,為什麼稱楝樹呢?《本草綱目》中記載「楝葉可以練物,故謂之楝。」「練物」應該是指處理蠶絲,使變潔白柔軟,因為是樹所以從木。因為有苦味故又稱苦楝,轉音成苦苓,苦苓與閩南語「可憐」音相似,所以二、三十年前 ,有一陣子台灣鄉間很不喜歡「可憐樹」,曾親耳聽到執行綠美化的人員說:「我們辛辛苦苦種的樹,他們趁半夜把樹連根挖起、丟掉。」好在時過境遷,大家不再有這樣的迷思了,現在我們處處可見苦楝的行道樹和園景樹。而開著紫花的楝樹叫紫花樹是理所當然的囉!

  楝樹原產於印度,也由這裡向世界各地輸出,因此又有Indian Lilac(印度紫丁香)之稱。




1.夏天未熟的果實是綠色的。
2.秋冬落葉時累累滿樹的果實──金鈴子。

  澳洲也是楝樹的原產地,澳洲人叫它White Cedar,Cedar是雪松,屬軟木,雖然楝樹與桃花心木同科,屬硬木,但它的木材卻較鬆軟,只適合做一般的家具,紋理也算美,花季時又開得滿樹淡紫或雪白的花,故有此名。澳洲的樹大部分是常綠樹,還有少數因夏天乾旱而落葉的樹,冬天落葉的樹極少,而楝樹就是,且是原生樹種,彌足珍貴!所以它在澳洲的造園上是很討喜的樹種:春天,它淡紫或雪白又有香氣的花好夢幻;夏天,它綠樹成蔭如傘蓋;秋天,它綠葉轉黃為田園增添顏色;冬天,葉片落盡,讓陽光好穿透,也展露它黃澄澄的果實,當然最後果皮皺了、乾了,種子落滿地,像國畫中的枯樹,等待春天的來臨……。

楝樹的用途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用途外,由於苦楝不擇土壤,又生長快速,很適合做水土保持樹種,堅硬的果核也可做孩童竹槍的子彈。果肉有甜份,是鳥類的美食,鳥也為苦楝傳播種子。美國內戰期間還曾用果肉釀造酒精。但種子很毒,一定量可使人中毒,所幸很難吃,所以這種事不易發生。它的樹皮、根皮提煉的苦楝素,可防治線蟲和多種昆蟲,《本草綱目》中記載:花葉放在櫥櫃可防蟲。

  中國人用其根皮治蛔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功效媲美「山道年」,那是我小學時全校小朋友集體服用的驅蛔蟲藥。

  不管是毒、是香、是美,天生我材必有用!想到台灣的鄉土樹種在世界各地生根,突然感覺:天涯若比鄰,世界大同。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