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本期主题:照破烦恼 常住安乐







经云:「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烦恼由念头而来,旋生旋灭,迁流不住。
反观自照,即见妄识无处,烦恼无根,
是故念起即觉,觉即照破,浮云不碍晴空,随处作主恒安乐。


烦恼起时恰是用功处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徇法师


  古德云:「菩萨无烦恼,众生爱皱眉。无恼缘无贼,皱眉被贼欺。不须问师匠,心王应自知。」出家前,初闻这句法语时,心想:自己不就是那个爱皱眉、爱起烦恼的众生嘛!多么向往「菩萨无烦恼」的境界。等到自己发愿出家修菩萨行后,随着修行愈久,愈发体会──菩萨是因为了达「烦恼即菩提」的道理,坚定自觉觉他的成佛之愿,所以能以平常心、欢喜心面对一切顺逆境界,不断地学、不断地觉,一步一脚印,圆满悲智愿行。

如理思惟 脱缠解缚

  转眼间,自己已出家十年,虽然不像过去那么爱皱眉,遇到境界也较能反省、转化;但扪心自问:「当不如意的境界现前时,原本欢喜实践的菩萨行,是否还能精进不退?」不得不惭愧承认,当色身不调时,欢喜心就会被色身、苦受所转,而变得不耐烦;当身体康复,又开始懊恼当时为何不能坚持初发心。

  《国清百录》言:「夫人发心随有所作……未有首尾慎莫中止,中止者违本心;若再有所作,至前止处留难,即起修业不成,今生现障,后弥障道,此行人大忌。应须竭力善始令终,业既坦然,报亦圆满。」此段法语让自己更加警惕,不能再放纵半路懈退的习气增长,一定要想方设法突破「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的瓶颈。反省自己不能坚持长远心的原因,主要是执着虚妄的色身为实有,所以第一要务便是透过薰修教理,转化错误的知见。

  借由观察、思惟这个色身是四大假合,体性是空性,就能破除对色身的执着。身体分析起来就是地、水、火、风四大:骨骼、肌肉等坚固部分,是地大;血液、汗水等液体,是水大;体温的热量,是火大;呼吸、动转等流动特质,是风大,这个四大假合之躯体,随着细胞代谢,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实体,只因为心粗,觉察不到四大的刹那变异,才会错认为实有,并执取为我,产生我执。

  当色身不调时,定下心来观察四大、苦受的变化、无常,进一步返照,能观察、能觉知的这念智慧心,是不痛的。透过思惟佛法的真理,让一遇苦受马上就不耐烦的情绪,找到了解缚的妙方,得以安忍暂时的不适。

唯愿利他 借假修真

  进一步要不断地发大愿:「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将执着于自己身苦的心,转为感同众生苦受的同体大悲,众生沉沦于生死苦海,多么需要佛法,岂可虚掷光阴于个人的妄执,而错过度化众生的因缘?从开山祖师的身教,让我体会到弘法的大悲心,足以超越色身的局限,不为四大所苦。进一步假借幻化的色身,修福德、修禅定,广学法门,行菩萨道,落实弘法,愈发心,定能愈法喜。

  所谓「烦恼即菩提」,知道自己有烦恼,正好修行!烦恼是来自错误的知见,只要愿意依着佛法正知正见,不断地闻、思、修,去除妄想、执着,知见稳固了,烦恼自然无由生起。没有烦恼的这念心,就是本具的菩提心。恒思利他,乐修众善,又不执着善法功德,肯定自性本具清净功德,不假外求,但不起烦恼,悲智自然流露,如是以行满愿,精进无为,佛道必定可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