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本期主題:照破煩惱 常住安樂







經云:「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煩惱由念頭而來,旋生旋滅,遷流不住。
反觀自照,即見妄識無處,煩惱無根,
是故念起即覺,覺即照破,浮雲不礙晴空,隨處作主恆安樂。


煩惱即菩提──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眾生心中的煩惱很多,佛法講有八萬四千煩惱,濃縮歸納有一百零八煩惱,再歸納有見思煩惱、六根本煩惱、貪瞋癡的煩惱……。煩惱從習氣而來,由於執著成了習慣,沒有下定決心改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就成了習氣,這些作不了主的習慣放不下,就生煩惱,讓清淨的心受到染污。

  譬如抽菸、喝酒、打電動……乃至世間各種不良的嗜好,偶然之下學會了,慢慢養成嗜好,上癮了,根深蒂固就成垢、成結,非去做不可,不做就覺得難受。眾生的煩惱習氣也是如此,已經成結、成垢,所以佛建立種種法門,目的就是要對治種種的煩惱。

波水不二 妄外無真

  《圓覺經》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面對無明、煩惱,小乘要「斷」煩惱,大乘稱「轉」煩惱,無上乘是「煩惱即菩提」。「斷」,用什麼方法斷呢?念佛、誦經、持咒、修四念處觀等都是方法。譬如修不淨觀,重慮緣真,修到相應了,自然而然就把貪愛心斷掉了。「轉」,就是要轉識成智。修六波羅蜜就是轉,例如本來有貪心,現在不但不起貪心,而且還修布施,這就是轉。無上乘是不斷也不轉,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悟了這念心,煩惱就是我,我就是煩惱,我從現在開始不起煩惱,這就是煩惱即菩提。所謂「即」,波就是水、水就是波,從現在開始當下不起煩惱,只有水,沒有波。這都要靠自己覺悟,時時刻刻覺悟的心都能現前,就沒有煩惱。

  古德云:「妄想元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正是形容煩惱即菩提。「妄想元來本是真」,煩惱就是妄想,妄想本來就是真性。譬如水中有波浪,波浪也是從水而起,因為風一吹,水就起波浪;風不吹,波浪慢慢又變成水,所以水和波浪也是同一個。假使不了解,認為水是水、波浪是波浪,除掉波浪要找水,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般人都怕煩惱,為了煩惱,心生憂愁、恐怖。其實煩惱是自己的妄想,從現在開始不起煩惱,不就天下太平了?了解這個道理,就不會怕煩惱,現在能作主、不起煩惱,就是無上乘,這就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

  「除時又起一重塵」,想要除去妄想、起了一個「除妄想」的念頭,這個念頭又屬於生滅、又是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是「誰」在講話、在想念、在動作、在聽法?悟到這念心了,妄想就是真,煩惱就是菩提。「仔細看來無別人」,原來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現在明白了,直下承當就好,這就是自性自度,煩惱就變成菩提。

當下即是 契諸佛心

  達磨祖師還沒有到中國前,先派了佛馱和耶舍兩位弟子,到中國來弘揚頓教法門。當時人們的根性還不成熟,聽到兩位尊者宣說「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道理,不能信受,兩位尊者因此受到佛教界的排斥、擯逐。當時在廬山有位慧遠大師,德行很高,修行很好,備受朝廷尊崇,於是兩位尊者就到了廬山。慧遠大師已經知道尊者被擯逐的消息,就問:「兩位尊者到中土,所傳的是什麼大法?為什麼被擯逐到此?」兩位尊者回答:「我們到中土是要傳佛的心印。」慧遠大師聽了便問:「什麼是佛的心印?請兩位說一說。」佛馱尊者把手舉起來,說:「大師,你看我的手,撐開是手掌,手一屈就是拳頭,拳頭撐開又是手掌,這個快不快?」慧遠大師一看,說:「當然很快!」佛馱尊者接著說:「我還有一個東西比這個更快,也不用翻,也不用轉。」慧遠大師立刻明白,這個更快的東西一定是諸佛的心印,就請佛馱尊者趕快說明,佛馱尊者說:「煩惱即菩提!」慧遠大師一聽就開悟了。

  「煩惱即菩提」,當下即是,知道自己正在起煩惱,起煩惱的是自己,不起煩惱的也是自己,菩提、煩惱都是這一念心。從現在開始作主,不起煩惱,當下就是菩提,這就是開悟,就是這麼簡單!雖然簡單,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悟到這個心,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上運用?就是「靜中養成,動中磨鍊」。每天早晚要靜坐,保持這念心如如不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這裡下一番工夫。等到工夫有一點相應了,在日常生活上就可以運用了。如何運用?「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生分別。」見到外面的境界,不貪不愛就好了,不貪不愛的這個心就是菩提心;「於理不生分別」,理,就是菩提涅槃之理、清淨無為之理,在當下這念心上安住,超越一切世、出世間,就是最吉祥的地方、就是如來住世。



單元首頁